可将此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是否为花小钱而办了大事。镇压暴乱所需军费可比建设州学县学的费用多出几十倍呢……”
听到此话,杜衍、欧阳修、包拯等人的眼睛都亮了。
州学县学可消弭匪患与流民暴动于萌芽之中。
这个理由实在是太硬了!
当下大宋最大的麻烦,就是流民暴动。
不远处。
一直眯着眼睛的三司使张方平听到这个理由,突然觉得真要花了这笔钱,也不是那么心疼了。
镇压暴动所耗军费,他最清楚不过,那真是一个天文数字。
说罢,苏良便退到了角落。
他的任务已然完成。
这时,王拱辰大步出列。
他先是瞪了苏良一眼,然后厉声道:“简直是一派胡言!”
这位反驳型性格的御史中丞,习惯于一开口便先将对方的言论无理由地推翻。
“照你这样说,若天下全是书院,全都是读书人,那天下便没有盗贼、没有反民了吗?”
“官家,臣以为,我朝当下的私塾书院已经为数不少,增多无益。我朝的读书氛围已然很浓,若人人都去读书,都去参加科举,那若干年后,进士还有什么荣光。谁还去种地?谁还去经商?恐怕所有人都想着去读书,都去考取功名,民间的秩序就大乱了……”
这时候。
听得一肚子火气的包拯,大步出列。
其胡子一甩,高声道:“王中丞,此话我可不敢苟同。难道读书就是为了科举,就是为了做官吗?”
这时,有两名官员的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心中喃喃道:难道……不是吗?
包拯捋了捋袖子。
“我辈读圣贤书,乃是为了解惑明智,懂是非,通晓礼义廉耻,知何可为,何不可为。学而优则为仕,学而不忧,亦可懂圣贤之道,不盲从,不行违背礼法之事……”
包拯乃是个天生的大嗓门。
再加上那副“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气质,让整个朝堂的温度都降了下来。
他讲的都是大道理。
王拱辰张口欲言,但又无法辩解。
他的本意是想说天下的读书人已经够多了,哪曾想情急之下,为反驳苏良,话语间竟有了漏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