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楚争霸战争中的番外篇——莒国的故事,上一篇文章就讲完了,现在我们在回到之前的系列文章中,继续讲述晋、楚两大霸主之间的‘弭兵休战’过程——-——
周简王四年(前582年)的年底,由于受到晋景公欣赏、重视,所以被从晋国释放回国的楚国战俘、‘郢公’钟仪的居中交通和传话,晋楚两国之间早就不约而同想要进行‘和议’的行动发展很顺利;在楚国国君楚共王的安排下,楚国太宰公子辰奉命出使晋国进行访问,以此来回报晋国释放钟仪,请求重温晋、楚友好的善意之举。
公子辰抵达晋国后,拜见了晋景公,并与晋国正式缔结了两国间的和约;而达成和议之后,晋景公也举行了隆重地宴会来招待公子辰的来访,以此向天下诸侯宣布——晋楚两国已经达成了休兵停战的和约。
上文曾经说过——在公子辰出使晋国之后不久,已经出兵伐莒、驱逐了莒渠丘公、占据了莒国全境的楚令尹子重,总算得到了这个迟来的消息,因此才有了楚军从莒国撤军、默许莒渠丘公结束流亡、回莒城复国的后续局面;而这也是晋楚两国开始相互释放善意、停止彼此敌对的进一步举动。
第二年,也就是周简王五年(前581年)年初,为了落实‘晋、楚和议’的具体措施,晋景公特地委派晋大夫籴茷前往楚国出访,这是回报楚太宰子商(公子辰)出使晋国的外交礼仪;籴茷此次访楚,主要的目的就是就‘晋、楚和议’之事,进一步与楚国君臣进行协商和交流(也就是打口水仗、扯皮)。
籴茷长途跋涉到了楚国以后,马上与楚共王及楚国诸大夫进行会面,就晋、楚两国之间要如何改善彼此关系,缓和之前剑拔弩张、刀兵相向的情形进行了漫长而艰难的谈判磋商;此后,籴茷在楚国境内一直停留了一年多的时间,与楚国君臣多次进行沟通谈判,就具体的‘和议’条件咬文嚼字,针锋相对,双方都不肯首先让步退缩。
所以,这场大国之间的外交磋商,就在籴茷和楚国君臣的无休止扯皮、费口水争执中,无限期地拖延了下去。
就在晋、楚两国达成‘和议’意向、同时展开外交谈判期间,倒霉的郑国国君郑成公依旧被软禁在晋都新田,没有能被晋景公释放回国;而鉴于国家不能长期没有国君,于是郑国大夫公孙申便向各位执政的卿士建议说:
“晋国扣押了国君,又杀了我们去求情的使者,我们即使再派使者去向晋国求和,也不一定能要回国君,而且很有可能又被晋人所杀害;不如我们干脆出兵攻打许国,再假装另立新君,以这种方式向晋国表示——郑国并不在乎国君是否被扣押,有没有这个国君都无所谓;那么,得知我们态度的晋国,必然认为继续扣押着国君是没有必要的,也是没有利益的,或许就会释放国君,让他回国了。”
公孙申,是郑穆公之孙,公子挥(子羽)之子,郑悼公、郑成公的堂兄弟;虽然他也是郑穆公的后裔,但并不是大权在握的‘郑国七穆’家族之一(郑国的‘穆族’包括了七穆集团,但七穆并不是郑国穆族的全部。
而公孙申向执政卿士们提出伐许、改立新君的建议时间,是周简王四年(前582年)的十一月间,也就是楚令尹子重率军伐莒,连克莒国渠丘、莒、郓三城之时。
周简王五年(前581年)三月,此时在位的郑国执政卿士公子班思考许久之后,最终接受了公孙申的建议,放弃还在晋国软禁的郑成公,改立郑悼公、郑成公的庶兄,郑襄公的庶长子公子繻为郑国新君;公子班是想以此来向晋国显示——郑国不在乎被扣押的国君(郑成公),也不惧怕晋国接下来将会使出的压制手段。
但郑国刚刚改立新君后不久,国家内部就开始发生了新的动乱——公子班目前虽然是郑国的执政卿士,但他并不是郑穆公的后代,因此得不到‘七穆’集团的支持;而他放弃被软禁在晋国的郑成公、改立公子繻为新任郑伯的做法,自然就遭到了全体‘穆族’成员(不仅仅是指七穆家族,而是指郑穆公的全部后代;公孙申除外)的反对;‘穆族’成员都想要打倒执政的公子班,另立自己所钟意的人为新国君,以便控制朝堂人事、排挤其他贵族的势力,最终掌握郑国的军政大权。
就在公子繻被立为新任郑伯之后的一个月,也就是周简王五年(前581年)四月,郑国的‘穆族’突然发动了政变,将新君公子繻直接杀死,又迫使执政的公子班弃国逃亡,跑到许国去避难;而‘穆族’成员中的叛徒公孙申,则被族人们扣押软禁在国都新郑,以待将来再行处理。
公子繻虽然被公子班拥立为新任郑伯,但他在位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月,又是被国内的贵族们发动政变赶下台并杀害的,所以他死后没能获得谥号,而仅仅以‘郑君繻’的名义,被记入了史书之中。
郑君繻被杀害之后,发动政变的郑国‘穆族’成员——公子喜(子罕,七穆成员之首)、公子騑(子驷、七穆成员之一)等顺利把持了国政;然后,子罕、子騑改立郑成公年幼的儿子‘髡顽’为新一任的郑伯。
郑国发生了政变、先后改立两任新君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晋国。和公孙申当初所预计的一样,晋国的部分卿士得知郑国已经改立新君的消息后,觉得再继续扣押着郑成公在手中,也没有什么用处了,还不如早些放他回去,一来借此缓和晋、郑两国关系,二来也可以利用郑成公的回国,给郑国的内政造成一些掣肘(大家都要分权、或者复位嘛)。
于是,持此意见的代表人物、晋中军将兼执政大夫栾书就寻机对晋景公建议说:
“郑国现在已经有了新的国君,还在我们这里的郑伯(指郑成公)就成了废子,留着他继续在晋国也没有任何的用处;不如我们借口出兵伐郑,顺便把郑伯给送回去,以助他复位的条件和郑国完善两国间的盟约;这样,一能将郑国重新拉回诸侯联盟之中,二能向郑国示恩,是一举两得的事。”
栾书的建议,晋景公认为很有道理,于是便痛快地答应了。但晋景公此时已经病得很重了,无法亲自领兵出征去攻打郑国,所以晋景公就让太子州蒲代替自己处出征,率领诸侯联军伐郑;而当了几年囚徒的郑成公,这一次也被晋军带着一起前往郑国。
此时执掌郑国国政的子罕、子驷等人,本来发动政变的目的就是想要和晋国重新议和,接回郑成公,所以当晋国联军浩浩荡荡地开到了郑国境内后,执政子罕正中下怀,立即派出使者前往晋军大营向晋太子‘请和’;而为了表示郑国此次请和的诚意,子罕还让使者把郑国宗庙内的郑襄公庙中的礼器铜钟作为礼物,一股脑都送给了晋军统帅——太子州蒲。
晋景公此次让太子率军出兵伐郑,其本意并不是要真的对郑国发起军事上的攻击,只不过想摆出架势,借此降服、收伏郑国,让郑国再次回到诸侯联盟之中;因此,秉承父亲指示的晋太子州蒲,在接见了郑国的‘请和’使者、又收到了郑国所送上的厚礼后,立即就同意了郑国的‘请和’,然后与郑国派来的使者、大夫子然(穆族,但不是七穆成员)在脩泽(河南新乡原阳县)举行了盟誓仪式。
为了表示对重建的‘晋、郑盟约’的诚意,当两国盟约达成后,郑成公的叔父、郑国卿士子驷(公子騑,目前郑国的执政次卿,郑国七穆成员)受执政子罕委派前往晋国为人质,以此来作为郑国对盟约的保证和遵守。
而得到了郑国的重新归附,并以礼器、人质为保证之后,代替晋景公出征的晋太子州蒲心满意足,宣布就此从郑国撤军,并将随军带回来的、已经被扣押在晋国近一年之久的郑国国君郑成公给释放出营,送其返回了郑国;当年五月十一,郑成公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国都新郑,再次成为郑国国君。
郑成公从软禁扣押中被晋军释放回国、重登国君之位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被‘穆族’贵族拥立为新任郑伯的儿子‘髡顽’给重新降为太子,并给他改名为‘恽’;郑成公此举,是抹去儿子曾用‘髡顽’之名、担任过一个月之久的(不合法的)郑国国君的‘负面影响’;(看起来,郑成公还是很爱这个儿子的,要不然,他就会像曾祖父郑文公当年一样,将觊觎君位、阴谋勾结外国夺权的伯祖父郑太子华给拘押收监、最后直接诛杀了事)。
随后,郑成公要办的第二件要事,就是追究当初公子班一党私自改立国君的‘作乱之罪’——此时,当初改立国君的主犯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