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一些内情。
不过,邮箱口很小,样报筒塞不进去,可能样报地址还得在学校传达室。
由于秦华玉周末才回家,这事可以暂时瞒一阵,最终揭开真相后,虽然她也会认为杨舒力不干正事,但如果稿费积攒到一定量,可能会引起质变。
世纪之交,是思想激荡的年代,有很多家长和学生不再把高考作为唯一出路,即便在凌江一中这样的学校,也有一些不打算参加高考的学生,学校领导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他们不影响其他人学习就行。
真正对高考极端重视的,还是秦华玉这种自身处于社会底层,也没有多少社会关系的人。
第二张汇款单也是东部地区的报纸,稿费420元,看来也是执行的千字百元的标准,而且这家报纸的编辑在样报中给杨舒力附了信件,称赞稿子写得好,文笔老道,故事精彩,希望继续支持他们的版面。
这家报纸被杨舒力列入重点名单中,在投稿时会特别照顾。
针对稿件的采用情况和编辑的反馈,杨舒力在一个小本子上进行了记录,哪些报纸回应积极,有正面反馈,稿费合理,他都记下来。
哪些报纸投稿后没有反应,或者稿费很低,或者寄稿费太拖拉,或者对他的文章删减太多,他也记下来,以后有好稿子可能不会考虑这样的报纸。
一天之内,身上增加了850元,可以实施自己的计划了。
自从上次和刘智乾争论过小说以来,他总想找杨舒力讨论文学,一会问他看过谁的小说没有,一会问他对某作家怎么评价,既有点像请教,但也有不服气的意味。
杨舒力也清楚,刘智乾以前在农村生活,因为父亲的关系,接触到的书比其他同学多,自以为对文学比较了解,但到了凌江一中,他这方面的优越感没了,尤其碰到杨舒力这个家伙,简直是一种打击。
星期五中午,杨舒力写完特稿,在课桌前休息,刘智乾见他闲着,两人又争论起来。
“你没看过他们的书,就没资格评论他们,也没资格小瞧他们。”刘智乾提到一個作家的作品,杨舒力摇头表示没看过,也不会去看,刘智乾有些生气地说道。
他发现,杨舒力对很多小说都没有看过,却成竹在胸地进行评价。
“我这样打个比方。”杨舒力面对刘智乾,在空中画了一个圆圈,“这是一个缸,你说的这些人都在这个缸里,你也在里面,而我,在外面。”杨舒力在圆圈外的一个位置点了点。
“你在这个缸里了解再多的东西,也局限在这个缸里。所以不是我小瞧他们,而是我不感兴趣。”杨舒力说道。
&nbs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