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先见礼,语气态度俱恭敬,彬彬有礼的模样,让人心生好感。
但朱高炽并未放下心中的警惕,眼下朱允炆已经先行见礼,他势必要回礼,但是该如何称呼?
若只是干巴巴的回一句“见过殿下”,则显得他朱高炽贫乏,不善言辞,反而落了一乘。
如今两人都未被正式册封,故此称呼上多有些不便,再加上朱允炆的身份也比较特殊,更是让人难以回应。
当着诸位大儒的面,朱高炽不急不忙,揽袖回礼,道:“弟不敢承兄如此大礼,正如兄所言,此处只有师生,没有殿下。文华堂内,弟入学时晚,资历尚浅,兄若是不弃,可唤我为师弟。”
刘三吾听着朱高炽的回答,心中暗道此子心思缜密,滴水不漏!
他以“弟”自称,既符合他与朱允炆之间的年龄差距,又符合师门论资排辈的辈分差距。
如此一来,便巧妙地化解了称呼上的尴尬余地,且并没有言语上的任何刁难,未让朱允炆无法接话。
大善!
刘三吾心中给出评价,仅仅一句话的交锋,他心中对朱高炽的观感,更上一层楼。
身后一直未曾说话的黄子澄,也是微微点头,这番回答已经足够巧妙,谁也不会尴尬。
他笑道:“两位殿下俱是英才,以兄弟相称呼,更为亲近,外面冷,还请两位殿下入席。”
黄子澄一开口,便意味着这件事情可以结束了,在文华堂内,学生自然是要给老师面子,故此二人都笑着走进室内。
文华堂中学习的皇子皇孙人数不少,但并非所有人进度都相同,否则也不必教了。
真要是进度一致,那些四五岁大的皇子,如何同朱允炆这等熟读四书五经的人相比,恐怕是要被压出心理阴影来。
故此,文华堂内也分多个区域,供皇子皇孙择区学习。
与后世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并不相同,眼下的教学,内容大抵在儒家经典、诗词歌赋上,其他的诸如农事、算术、巧技等内容,则很少涉及。
当然,作为天底下最为显赫的权贵,皇子皇孙们只要想学,那还是相当简单,很容易就能够凑齐天底下最为出众的能工巧匠,为其授课。
分区之时,朱高炽的水平已经得到刘三吾几人的认可,故此可不再进行考核,直接与朱允炆一起,学习五经中的内容。
而朱高煦和朱高燧,方才进来时,给几位翰林院大儒的印象并不是很好,故此还需要进行一番考核,好确定具体该去哪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