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
梨花村是附近村里位置最好的一个,距离百花镇只有四里路,走得快也就两刻钟。所以,平时村人都会把家里的东西往镇上送,也算是挣点小钱,就像是赵荣贵一样。
路上也遇上了不少村人,赵宛舒反正不认识几个。
这时候讲究邻里关系的,赵荣贵看到人也都会打招呼的,赵宛舒也跟着喊,两人步伐快,很快就到了镇上。
百花镇是周边最大的一个镇子,虽然只有一一条热闹的主干道,但繁华程度不亚于一个偏僻的县城。
道路两旁都是商铺林立,酒楼,茶馆,布坊,粮食店,杂货铺,各种店铺应有尽有。
而百花镇每回月初月中会有两次大集,余下每逢三六都是小集。
今日刚巧赶上小集,不少货郎商贩都挑了担子,摆了摊子叫卖,有卖草席草鞋的,也有卖蔬菜果子,头花瓜子的,还有周边村里人提了自家鸡蛋来卖的。
街上更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不但有附近村里的人来赶集,更有隔壁镇上的,非常热闹。
赵宛舒第一回赶集,看什么都挺好奇的。
街上路面虽然铺了青石板,但还是不怎么平整,街道上也灰扑扑的,多走两步身上都沾了灰尘。
来往路人大都粗布麻衣居多,难得看到几个鲜亮的颜色,基本都是镇上本地人了。
而赵荣贵显然来卖过几回柴火,有了经验,带着她熟门熟路地找到了个角落。
那里已经有一二十个人在那买柴了,排成整整齐齐一排。
如果有人看中了柴火,就会提供上门服务,给人挑到人家里去。但现在显然没什么生意,很多人大都是或站或坐,一脸愁色。
赵荣贵一看这架势就叹气,“早晓得今天人会多,但没想到那么多。也不知道能不能卖得出去,要是到了下午就没那么好卖了!”
赶集都趁早,下午虽然也有人,但没有上午多。
赵宛舒把背上沉重的背篓卸下来,揉了揉肩膀。
“哥,您别操心那么多,还是赶紧把柴火都挑来吧!我在这守着看看,如果能卖完当然好,卖不完咱们也不会浪费哥哥的辛苦,还能留着家里烧的!”
赵荣贵虽然才十五岁,但却身材高挑,力气也大。他打的一捆柴火都比旁人的多,刚才挑着一路都没待歇息的。
要不是扁担短,估计他还能再多添两捆呢!
赵荣贵觉得有理,只是有些担心她一个人在这:“可你一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