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伶俐的,最好对算学有天赋的。”
霍光觉得受益匪浅,燕北却感觉在对牛弹琴。
一个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霍光竟然用了两个时辰才明白!
纪千雪当时,只用了半个时辰!
当然,这不是说纪千雪的智力要比霍光高。
只是,霍光在这个时代的思维模式已经固定了。
燕北打破常规的新东西,对霍光来说接受度很低。
这就是为什么,后世都讲究从孩子抓起。
孩童的智力开发还不完全,对世界的认知。还处于一个混沌的状态。
这样的孩子就像是璞玉一般,在接受了教育后,更容易塑造学习新的知识。
这样一步步潜移默化,对各学科的学习能力。也会缓缓提升。
按后世的分法,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越往前走,学科难度越高。
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即便是在后世科学的教育体系下,让一个没读过书的成年人,去学习小学知识。
可能还不如一个只有几岁的小学生。
这不是智力的问题。
而是成年人对世界的认知,基本已经有了固定的模式。
要改变一个已有模式,比从一块璞玉上,重新雕刻的难度要高得多!
在给霍光这位朝中公认的“聪明人”,讲了两个时辰的课后。
燕北愈发深刻地理解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
霍光离开之后,燕北叹了口气。
“任重而道远啊!”
燕北想把自己的构想在大燕实现,必然需要一批掌握足够知识的人才。
这批人才不会自己出现,只能由燕北传授。
从这个科学的荒漠上,从零培养人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但这么做,必然是值得的。
燕北亲自培养的这批人,在未来就是这个时代科学的种子。
会在这个时代生根发芽,然后开枝散叶,让掌握知识的人更多。
这是个水磨工夫,急不得。
可燕北现在最缺的,就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