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他又揣摩了半天,掏出钢笔来了在内容一栏写下“适之兄、鱼信悉、何时可往、陈、灰”十二个字。
当然,他的报文中没有顿号,如何断句全凭收件人的文字功底。
这已经是陈慕武缩写功力的极限了。
“适之兄”三字注明了收报人。
毕竟电报挂号只能让送报员把电报送到北大,如果不写名字,门房就不知道该把这封电报送到哪位教授手上。
按照当下文人之间的繁文缛节,其实陈慕武应该管胡适叫适之先生,毕竟他在鄌校时曾经听过胡适的讲演,一日为师终身为……算了,他可不想认他作父。
陈慕武本想着就写“适之”两个字,但迫于礼节,最终还是又加上了一个价值一角二分钱的“兄”字。
“鱼信悉”的意思则是六号的信我已经收到。
《平水韵》是我国古代的一本韵书,“鱼”字是书中十五个上平韵目中的第六个,在电报中用以代表一个月中的第六天,也就是六号。
“鱼信悉”比起“六日信悉”,又省了一个字的钱。
和后世那帮处心积虑只想着怎么水字数恰烂钱的网文作者正好相反,如今发一封电报,发报人都是绞尽脑汁考虑如何才能减少字数,用最短的字传递最多的消息,以便能做到更省钱。
“何时可往”不用解释,这是陈慕武在向胡适询问那天可以前往邶大讲学,同时也是整封电报里唯一传递的有用信息。
“陈”当然是指陈慕武,“灰”字和前面的“鱼”字用法一致,《平水韵》上平韵母中的第十个,代表了这封电报发出时的日期,也就是十号。
十二个字加上一个电报挂号,花了陈慕武大洋一块六毛,都快要赶上早上寄往欧洲那两封挂号信的价格了!
当天下午,远在邶京的胡适就收到了陈慕武发来的这封电报。
见他甫一收到信,就如此迫不及待地回复,胡适心中暗道鱼上钩了,舒尔曼公使交待的任务,他老胡幸不辱命。
既然陈慕武拍来了电报,那么胡适也没有再写信回复的道理,他当即也拟好了一封电报,大致内容是邶大随时恭候陈慕武北上,请提前三天拍电报通知,以方便做好接待工作。
暂且不表胡适拿着电报去找蔡元培,通知他成功邀请到了陈慕武来讲学。
单说第二天,陈慕武接到胡适的回信之后,就开始忙着做北上的准备。
最首要的问题就是请假,讲学两个星期,再加上准备工作以及路上的往返奔波,林林总总加在一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