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了,摆手道:“你继续说。”
“倘若要让茹太素之流的官员摒弃“旧习”,精炼文章至……”
提到这,常升先转头问向一旁:“先请教几位学士和校书郎,你们所翻阅的这些奏疏中,每本奏书实际有用的字数有多少?”
“不过三百字。”
这是念诵最精炼内容的学士。
“若是稍加行文,使之流畅,一篇奏书实际所用的字数大约五百即可。”
“那就以五百为计。”
“倘若让茹太素之流的官员,将每回奏书的行文都精炼至五百字,太子可知,换作陛下、娘娘,他们会如何处置吗?”
朱标心中浮现腹稿。
但他还是摇了摇头,充当了一个称职的捧哏。
“订立奏书格式,限制奏报字数。”
“违者,罚。”
“这大概就是陛下的处理方式。”
老朱不予置评,只是用手捋了捋胡子。
“那,下面的官员会如何应对呢?”
常升提了一问,又自问自答到:“如茹太素之辈的,大概会不尊此制,即便挨打也在所不惜,甚至还能博得他梦寐以求的清名,为士子清流所颂。”
“可若是心怀不满,或是聪明但无德,自以为是,如杨宪,胡为庸之辈。”
“他们就会钻出另一个窟窿来。”
“陛下不是要精简吗?”
“那他们就给你精简到底,或是只精简几个关键之处。”
”譬如,山东大旱,饿孚千里,各府饿死万余人,请求朝廷拨款赈灾。”
“陛下乍一看见这个奏报,先是看见饿孚千里,随后看见各府总共只饿死万余人,心中应当是庆幸的。”
“可是,如果是各府各饿死万人呢?”
“行文内容不都一样吗?”
“万人具体是多少?”
“九千余也是万余人,一万九千余也是万余人。”
“随后,陛下令他们紧急调用常平仓粮食赈灾。”
“他们给陛下回了急奏,说调动了粮食十万石余。”
“陛下不若猜猜,这是调拨了十万石粮,还是十三万石粮,亦或是十九万九千九百石粮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