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此“八件宝物”刚好应验唐肃宗李亨所做之梦。
恰逢“安史之乱”得以平息,帝心大悦,遂赐安宜县为“宝应县”,更将“上元三年”的年号改称“宝应元年”。
尽管宝应县在唐时甚为风光,但在当下大明,却连一座城池也没有。
本为宝应城之地,已全部建起民宅,如今只残留城墙的痕迹而已。
原砌建于城池四周的城墙,在洪武元年便已被拆掉,而那些所拆下来的城砖,当年就已转运去淮安建城。
陈大、何文鼎和刘瑾等人,驾着马车已来这早已没有城池的宝应县城。
不过,他们在遍布民宅的宝应县城“转悠”了好一会,连半间医馆的影子也没见着。
绕了一大圈,几番打听之下,好不容易才在一条街道的尽头处,觅得一间“惠民药局”。
作为官办医药机构的惠民药局,起源于宋时的太医局熟药所。
后经金、元两代的不断完善,所设区域和规模也扩大了,已能解决不少军民的治病问题。
及至老朱建立大明,沿袭前代制度,于洪武三年亦设立惠民药局。
与宋时的惠民药局不同,大明的惠民药局分布的范围更大,不仅于南北两京设置,甚至在各府、州、县亦有设立,覆盖范围相当广。
大明的惠民药局大致分为两类,在两京的惠民药局属太医院管辖,设大使、副使理事等职官。
而府、州、县的惠民药局,则由地方管辖,于府设提领,在州或县则设官医,专为贫难的军民工匠等治病。
陈大他们所找到的这间“惠民药局”小得可怜,深仅一丈余,宽也不过一丈许。在靠里的墙垣的边侧,有一道通往后院的门,似乎是前店后宅的结构。
马车还没有停稳,陈大就已朝车厢内轻嚷一声:“鼎爷、瑾爷,我先去找大夫,你二人稍待一会再将那大嫂抬下来。”请下载小说app爱阅app阅读最新内容
未待何文鼎和刘瑾回应,他就从马车一跃而下,直奔向那间挂着“惠民药局”的小店铺,口中喊着:“大夫,救命啊……”
车厢内的何文鼎和刘瑾听得无奈地摇了摇头。
虽然那间“惠民药局”简陋之极,但围聚了不少人,大多数人所穿的均为一身粗布衣裳。
此刻听得陈大的高声叫嚷,这些人顿时纷纷扭头望了过来,有部分原本站在中间的,更往一侧闪去,让出一条通道来。
不一会,何文鼎和刘瑾将那妇人抬了下来,直往那药房而去,那小女孩自是紧紧跟在一旁。
那惠民药局只得一桌二椅,一名胡须花白之人靠里坐在那张桌子后面,正为坐于前方的一面黄肌瘦的男子把着脉。
药局实在狭窄,见无处可放,何文鼎和刘瑾只得将那名妇人缓缓置于药局的地面上。
那名正在把脉的医官愕然:“怎么啦?”
“大夫,快救命啊……”却是那小女孩嚷了起来。
瞥见躺于地面的那妇人嘴唇青紫、满脸苍白,那医官停下了把脉,让前面的男子稍作等候。
未几,他已蹲在妇人身边,边端详着边为她把起脉来。
仅过了一小会,他却已站起,摇了摇头:“她已无可救药,把她领回家,准备后事吧。”
一直站在旁边的小女孩又那里肯信,顿时跪到地上,边朝着那医官叩头,边哭着道:“大夫,求求你,救救我娘亲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