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吧

零点看书吧 > 玄幻小说 > 厚照大明 > 正文 第十八章 命在旦夕

正文 第十八章 命在旦夕(第2页/共3页)

为早朝奏事定会吵闹不已,为何竟如此平淡无奇?”

“早朝奏事均为既定之事,有何吵闹可言?”弘治皇帝摇了摇头。

“既定之事?”朱厚照一愕。

弘治皇帝把他拉到御案之前,拿起御案一侧的数道题本,一一递到他手中。

见朱厚照仍是迷惑不解,弘治皇帝笑道:“这数份题本昨日已朱批。”

朱厚照将手中的题本翻了翻,未几,他也随即轻笑起来。

说起“早朝奏事”,那就不得不提英宗睿皇帝。

宣德十年,继位的英宗睿皇帝还不足十岁,完全不具备决断朝政大事的能力,不客气地说,他这孩童在朝堂都坐不了数刻钟。

但他是皇帝,总不能不上朝吧?迫不得已之下,辅政大臣们制定了一个折衷之法,即“早朝奏事”。

何为“早朝奏事”?

即规定每次早朝之时,只能启奏八件事,而且这些启奏之事要提前一日进呈内阁,由内阁大臣预先拟好处理意见。

如此,英宗睿皇帝只要照着内阁大臣拟好的意见回答就好。例如,户部某官启奏某事,皇帝回“户部知道”,其他各部的奏事均如此。

于是“早朝奏事”就沿袭了下去,到成化年间,每逢酷暑和严寒时节,早朝启奏之事更不得超过五件。

在国初,“百司奏事”本为早朝最重要的部分,但随着继任的皇帝对奏事不断删减,其“公朝决政”的性质已完全改变了。

变成只对提前上奏的数件公事“按例应答”,而引奏、谢恩等例行之事却占据早朝的大部分时间。

而今日徐溥临时上疏乞休之举,已属例外之事。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朱厚照将手中题本放回御案之上,问道:“父皇,早朝时,马老先生只希望西北数镇能多加巡守,以防虏寇偷袭我明边,此实为恰当举措。为何竟惹来两位给事中的非议?”

其实朱厚照更想说:“父皇,为何你不痛斥那两个无中生有的给事中?”

但他知道,即使这般说,多半只会换来“此乃堵塞言路之举”之类的回应。

而且他也知道,就算弘治皇帝自己,似乎也不会为自身之喜好而痛斥言官们。

弘治皇帝虽为一国之君,但也会有自己的爱好,譬如弹琴画画。

皇帝喜好弹琴画画只不过是寻常之事,实乃修身养性之善举,要知道,琴棋书画亦称作“雅人四好”。

按正常来说,臣子多半会趁机阿谀奉承一番,但那些大明科道言官可不干了,纷纷进言。

有些人劝“皇上你要勤政爱民”,另一些人说“皇上你不能贪图享受”,更有部分人道“皇上你不恤政事”等等。

数年前,连当时仍是南京吏部尚书的倪岳也为此上了一道奏疏,里面提到:“近闻宣索古琴人,皆骇愕,恐邪媚之徒缘之而进,乞早赐疏斥,一并差遣……”

哎,弘治皇帝只不过喜欢弹琴画画而已,居然就被科道言官扣上了“贪图享乐、不恤政事、不勤政爱民”的帽子?

若是性情暴躁的帝皇,听了多半会大怒,就算不将他们推出午门廷杖,也会痛斥一番。

廷杖,乃太祖高皇帝所创设,可称作大明祖制之一。太祖高皇帝在位时,廷杖是屡见不鲜的。

据史载,有明一代最严重的廷杖,出现在“家净”帝的“大礼议之争”,先后共廷杖二百余人,十数人当场身死,四十余人重伤。

&nb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