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后,老周家几乎一下就没了负担。
周宽上高中每学期学杂费1000出头,生活费每个月500,不算衣服鞋子,一年才7000块左右的支出;
从07年年中开始,就三个人工作养一个高中生,自然是手有余粮。
老周家也没有陈芝麻烂谷子的债务,以往那些年手头也有点积蓄。
要不然也不至于买女士摩托,要知道常年在家的陈文茵可不会骑。
虽然现在还没人提福报,但这翻过年周远初就46了,在城里是年纪大的那一拨,涨工资没他份,轻松岗位都需要懂点办公套件,他一时也学不会;
所以,在08、09年交接之时,外出务工十来年的周远初动了心思,想在老家开个店。
虽然周宽不记得发生过这场对话,但他很清楚记得当年这事没成。
周远初也在踌躇不到一个月后再次南下务工,直到周宽也大学毕业找到工作才回老家。
当年周宽想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只当是农民出身的老周家对做生意不在行,最后退缩了。
现在周宽一听就明白过来了。
就陈文茵跟周远初这么说下去,估摸着正式去实地一考察,事情就黄了。
原因都在陈文茵的话里。
两富现在之所以没人开服装店,是地方小、客源支撑不起一家服装店。
也正如陈文茵所说,两富几乎完全位于风棠和太平唯一一条硬化公路的中间点。
无论去哪边都是7公里车程,虽然路有点弯弯绕,但也不过是十几分钟的车程,搭个中巴车2块钱车费。
两富就一条临公路的门面街,平日里几乎就跟村口小卖铺一样的人流量,哪撑得起服装店这种店铺。
有这功夫不如花两块钱要么去风棠要么去太平,起码两边都有十多家乃至上二十家的服装店可供挑选。
最重要的是,两富是个村。
都不是乡,更不是镇,就是个村,之所以大家都知道这个地方,是因为两富有一所初中,以及因为临公路有集市,和处于风棠-太平中间点上……
看看陈文茵,又看看周远初,周宽稍加思索,斟酌着开口:“妈妈,你们是在说开店的事情吧。”
“嗯。”陈文茵点点头,并没有说‘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的话。
在老周家,周宽这点发言权还是有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