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可能并不清楚,“翻译”和“译制”之间仅有一字只差,但含义可谓是天差地远,而译制一本书所需要的含金量,不是这个行业的人根本难以理解。
就拿国内曾经最火热的《莎士比亚全集》来说,之所以大家读了后会觉得外国的十四行诗狗屁不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译制者本身的用词精准度不够,并且诗词文学素养不足——而作为对比,《飞鸟集》这本书的译制者就很有水平,能够让国人感受到词句之间美感不说,更能产生意境上的共鸣。
但如果我告诉你,《飞鸟集》里面许多用词,是经过译制者的修改和替代后,才产生了这种文字上的美感,你估计会下巴掉了一地——但事实上,这才是译制的难度和含金量所在,可以说,一本国外著作流入国内,其间至少有5~10的内容是被译制者修改调整过的,而且修改调整的往往都是重点内容,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等同于译制者把这本著作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写了一遍!
虽然说在很多人眼里,译制几本中国名著卖到国外是一件“有则喜,没有也无所谓”的事情,但杨默打心眼里认为,如果陈飞宇真的有这个潜力的话,让他进修几年后去从事译制工作,可比现在就拉到林盘采油厂去翻译那劳什子国外器械的操作手册要重要一万倍)——后世华夏之所以被动,其实极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从来没有获得中外文化战争的主动权!
而子文化阵地的争夺上,译制名著从来都是一个并不显眼,但重要性却超乎绝大部分人想象的基线操作。
………………
“对了,杨默,看样子你也经常看国外的名著,否则不会知道那些乱七八糟的译名……话说回来,你最喜欢国外的哪一本名著,以及最喜欢哪一个人物……或者换个说法,你觉得咱们国家现在哪本国外名著的译制水平让你觉得最满意?”
或许是觉得自己总算遇到了一个难说可以聊得来的对象,陈宇飞用一种跟学术探究也没什么区别的语气问道。
看着这货把那么多漂亮姑娘仍在一边,跑到这里跟自己大谈国外文学译制,杨默心中忍不住升起一种古怪感;不过看着这货脸上那种后世几乎已经绝迹的认真虔诚神情,他又着实不好意思随便糊弄。
点燃了手上的阿诗玛,杨默沉思了一会,这才用一种乍听下有些戏谑的轻松口吻说道:“说到最喜欢的人物啊……那大抵就是那头名叫【本杰明】的驴子了。”
一头驴子?
众人听的丈八和尚摸不着头脑,面面相觑了一番,发现彼此都不知道这货在说的是什么。
杨默见状,自嘲似的笑了笑:“这头驴子有句话我特别喜欢……【我上帝给了它尾巴,是为了让它赶苍蝇;可我宁愿没这尾巴,世上也没有苍蝇】……说实话,仅凭这么一句话,我就觉得这位译制者值得所有人尊敬!”
!!!??
听到这句隐隐是在暗喻什么的文字,哪怕是对国外名著涉猎最多的陈飞宇,也不知道这段内容是出自哪本书。
“咦??你们竟然敢偷偷讨论《动物庄园》?……这可是禁书,你们活腻歪了啊!”
正当其余人在那大眼瞪小眼的时候,旁边又是一个刻意压低了的声音传来。
扭头一看,却是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小胖子,这货手上捏着几串已经凉掉的烤串,明显又是一个假借烧烤名义,逃离胭脂虎狼窝的小萌新。
而从对方那与其说是呵斥,不如说是提醒的语气来看……要说这货会去告发,估计所有人都不会相信。
只不过……
禁书?
《动物庄园》?
那是什么鬼?
而事主杨默则是笑眯眯朝着小胖子招了招手:“自我介绍一下,鄙人杨默,土木杨,【默默永无言,后生何所述】的默……拉美文学的狂热爱好者,除了《动物庄园外》,目前正在追看爱德华多写的那本《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哥们你要不要过来一起吹牛打屁?”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小胖子的反应宛如被大灰鹅啄了菊花似的,先是惊叫一声,
然后就……屁颠屁颠地挤了进来。
……………………
“嘿嘿,鄙人姓张,名俊,字健君,号……好吧,我还没号。”
“目前在林盘炼油厂资产管理科充当小科员一名;”
“兴趣爱好是吹笛子,唱歌,看书……什么乱七八糟的书都看,尤其是现实文学……哥们,你那里真有爱德华多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听着小胖子那酸掉牙且混乱无比的自我介绍和那迫不及待的表情,众人想笑,却又不好意思笑出来——外人不知道资产管理科是个什么样的部门,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
在现在国企深化改革的大浪潮下,那可是妥妥的肥差+重权部门啊!
出于某种微妙心态,唐婷婷在察觉到众人对于这个小胖子态度有些不太一样时,眨巴眨巴眼睛,用一种虚心请教的语气问道:“张俊,那个什么动物庄园的,到底讲的是什么内容……怎么就是禁书了?”
似乎是这次联谊会的后遗症,小胖子有些不太敢跟眼前的漂亮姑娘对视,喏喏了几声后,小声解释道:“国内的一些古籍就不谈了,国外的,诸如以《1984》、《动物庄园》、《美丽新世界》为代表的这些带着浓重反乌托邦色彩的小说,眼下统统都是禁书……这个应该都是常识吧?”
反乌托邦小说?
众人顿时扭过头来看着杨默,目光有些复杂。
陈飞宇更是舒了一口气——我是说自己怎么不知道本杰明那头驴子呢,原来是禁书里面的角色啊,难怪呢!
看见所有人都在注视自己,杨默则是很无所谓地耸了耸肩:“这都啥年代了,只要不涉及小黄文和邪理歪说,哪还有真正的禁书?……再说了,麻烦你们搞清楚,咱们都是央企一系的,在央企里,评价一本书只有有用与没有用这两个标准,没有禁书与非禁书的区别!”
这话倒是实话。
与外界的猜测不太一样的是,这时候的央企虽然张口闭口就是讲“立场”,某些形式主义也浓厚的不像样子,但实际上,所有的管理层都知道,随着改革开放头十年的一波三折,央企作为大儿子,破局创效的任务责无旁贷地压在了自己的身上。
故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所有的改革都是以央企为试点,几乎所有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