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李世民大惊。
此时征西大军已接近陇西边境,李世民深知薛举人马长途疾奔,粮草不济,无法持久,只求速战。
因此下令抵达前线之后,即筑深沟高垒,坚壁清野,稳守己阵,将薛举耗在当地。
如此既可折损薛举的锐气,又为自己争取几天时间。
他想此去岐州不过百十里地,快马一日便可来回,于是只带几名亲随,飞驰赶赴。
行前只私下告知刘文静一人,对外则称身体不适。
李世民十万火急地来到岐州,却见李药师端坐牢中,燕处超然。
那位御史已然离去,只在府衙留下案卷,以及两纸不同诉状。
他日前派来的亲信仍在当地,只说那位御史来后,便将诉状与原告一并带往京师。
然而行不多远,却发现诉状遗失。
御史大惊,严审随行人众,无奈遍寻不获,只得请求原告再写一纸。
那原告本是经人委派前来诬告,并不清楚诉状内容。
如今要他重写,只好胡乱拼凑,与原状自然大相径庭。
此时御史出示原状,便已证明诬告始末。
那名亲信又说,御史自觉遗失原状,有愧君上,无颜覆旨。
因知他是李世民派遣来此,便将那原告拘捕,与审讯案卷以及前后两纸诉状一并留下,嘱他转呈。
李世民速速浏览三份卷状,果如所述。
他当即将文书密封,正要加上钤印,却突然想到,自己刻下应在陇西前线,怎能到此钤印?
何况此事显与太子、齐王有所牵连,背后更有父皇、裴寂密切关注,自己还是低调为上。
于是将卷状与原告一并交予那名亲信,着他解往长安。同时密瞩最好能够追上御史,通盘转付,云云。
“有愧君上”、“无颜覆旨”,这是哪般托词?李世民满是狐疑。
然他还来不及询问李药师,却得到紧急军情。
原来陇西前线,殷开山见薛举兵少,竟不顾李世民军令,执意出击。
刘文静虽曾阻止,却也无法挡下。李世民知道薛举强悍,不可力敌,急急草书数字,命人飞骑制止。
可待他赶回前方,唐军竟已大败。薛举本要继续进击,不料暴病,匆匆退师。李世民也只得意兴阑珊地整军,返回长安。
至于李药师,待中枢行文下达,还他清白之时,朝廷早已另遣襄邑王李神符就任岐州刺史了。
李药师收拾行囊,由和璧伴同回转。
&nbs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