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或搀或背,重伤者和死者放在空马车上,向城里急速退去。
三个战兵军阵交替掩护着,渐次消失在城前的营垒里。
好厉害的敌将!
好胆识!
好气魄!
关盛云不由得在心里为对手喝了一声彩!
两千战兵,倾巢而出,还动员了至少一千辅兵。四面环敌,居然敢留下一座几乎不设防的空城!而且绝不贪功冒进,达成战术目的立刻退兵!
这样的对手,在随后的日子里一定要小心应对。
远处腾起两道绿色烟花,那是援军将领发出了收拢溃兵的信号。关盛云根本没有心思看这些,目光紧盯着穴攻的洞口。敌人刚刚退走,国庆林没等命令,就带领刚刚轮换下来的辅兵们冲出营门,发疯般的拼死清理被填埋的洞口。
来不及了!
关盛云暗自想着。浸了油的稻草和马粪——浓烟收割生命的速度远比刀剑快得多。
关建林也带着破霄营径自开出大营,但却没有做衔尾追击——出人意料地,敌人没有对己方倒地的伤兵痛下杀手——关盛云的亲兵营被满地哀嚎的刚锋营伤兵拖住了!
罢了。
关建林和谷白桦是结拜兄弟,而且,这一战刚锋营已经伤了元气,再把伤兵扔地上流血,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尽管关盛云很清楚敌将的险恶用心:二三百伤员,会额外为自己增加很多很多负担。
敌城猛然爆发出一阵欢呼声。甲士们忘记了疲惫,纷纷用武器敲打着盾牌。
这些粗鄙的军汉,再用最朴实的方式——呐喊——向自己的主帅表达敬意。
向强敌示威!
ti
古代战争,除了击鼓鸣金,还有很多复杂的战术命令。
击鼓鸣金是对所有士兵们发出的统一行动信号,其实也并不是我们通常想象的“闻鼓而进鸣金则退”那样简单,还有更多的区别——比如说:一通鼓,往往代表备战,二通代表前进,三通代表冲锋(披甲一身铁几十斤,极限冲刺距离也就十几二三十米,在到达这个距离之前只能快步走,否则跑过去就是送人头),连续击鼓表示持续进攻、一通金是停止进攻就地拒守、二通是缓慢后退……
将领还会向各营各队传达单独的命令,比如甲营后撤,乙营丙营突前,最后完成合围。所以还有传达这类个性化命令的方式,一般是用旗帜。
古代军制往往按五行设定,金木水火土对应前后左右中五军,各军的将旗便分为青黄赤白黑五色。各军下面的营也是如此,使用镶边区分。比如中军是黄旗,那么中军下面的五个黄色为主色的营旗便分别使用青黄赤白黑的牙边做区别。主将在后方登高观战,根据战况给不同营官队官下达命令,便会通过与这个队对应颜色的旗帜传达。
作战时大家注意力都在前方,于是,使用信炮,作为提醒前方将领回头观察接受命令的方式——听到后面放一响,前线将领回头看:自己是青旗,后面青旗动,那么或进或退服从命令、红旗动,跟自己无关,继续打……
与其类似的手段还有烟花,这种方式可以把命令传达得更远,尤其在晨昏时分,旗帜颜色难辨时更醒目。
烽火狼烟也是军情传递的手段,也能传达较为复杂的信息:一注代表敌踪、二注代表千人规模,而且有马队、三柱代表大举来犯……此外,还会有兵士拿着毯子遮蔽,这样,远方观察到的烟柱便会出现类似摩斯密码般的断续,如此就可以传递更复杂的信息(有人会问,烽火台上的几个兵士见到漫山遍野的敌人,为什么不赶紧跑,或者干脆降了,还要花费宝贵的逃命时间报信呢?很简单。守烽燧的都是被挑选出来拖家带口的人——你没通报敌情就跑了,全家就死定了)。
当然,特别复杂的战术命令便只能靠传令兵跑进战场直接传达给一线将领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