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肩舆上有小娘子不顾仪态,跳了下来,笑眯眯地凑到台下。
这位兄长,小妹行路口渴了,能讨碗酒喝吗?
呃,第一次听说口渴讨酒的。
一个小陶碗盛了半碗清澈的酒水,轻轻递到小娘子面前:酒有点烈,请小口品尝。
小娘子举起碗,深深嗅了一口,然后深深地咽了一口,未施粉黛的面颊起了两团酡红,清澈的眼波起了一丝氤氲,嘻嘻的笑容透着一丝惬意。
小女子遍尝天下名酒,自认从未出错,酒应该是汾酒,却不知为何竟纯了许多。好酒!
相里氏族人轻笑:小娘子竟是行家!没错,杏花村本脱胎于汾酒,提纯却是看家本事,不便透露了。小娘子但觉不错,向三五知交引荐,杏花村便感激不尽。
为什么叫杏花村呢?因为,鄙村恰好就叫杏花村。
今天是我家杏花村酒出窖,虽得一贤者赠诗,却仍向各位贤达悬赏,诗无论高低,酒总有一碗。我家家主说了,最后所有诗公选,前十分别得十贯钱二十贯钱三十贯钱赏金,若能盖过贤者诗句,百贯!
小娘子憨态可掬地坐回肩舆,吩咐道:赶紧遣人回光禄寺良酝署禀报阿耶,杏花村好酒,堪为御酒!
天下酒事,都是良酝署管,在欠收年间甚至可以强令天下不许酿五谷酒——果酒不在禁令范围。
良酝令可以安排美酒进御酒名单,可若好酒而不知,难免会被视为失职。
良酝令杜侃,虽然没学到祖宗酿酒的本事,品鉴美酒的本事却当世一流,女儿家杜笙霞,耳濡目染之下,品酒倒也有了他七八成火候。
所以,只要是认识杜笙霞的,无不以抢到一碗酒为荣。
杜笙霞说好喝的酒,身边的人都没资格说不好。
这就是专业!
三五成群的士子小娘子上台,各种诗作层出不穷,固然有水平一般,偶尔也能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佳作。
一名雄壮的黑汉子,着幞头青色圆领袍,蹬着一双麻鞋,腰悬横刀,大大咧咧地上台开口:上酒!
管事赶紧应道:这位客官,今日是雅事,以诗会友,不拘诗才如何,都有酒喝。
黑汉子嘀咕了几句:麻烦。听着,杏花村里出好酒,耶耶喝了它还有。若不叫我喝个够,保你明天定没有。
杜笙霞掩唇轻笑。
台下一下闲汉起哄:好诗!倒酒!
这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