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王满银笑了笑问:“多打粮食,分到社员手里就真多了?”
听到这话,少安陷入了沉默。
他自然明白姐夫的意思,田里多出产粮食,并不意味着社员家分的粮食就多。
现在有句话叫“够不够,三百六。干不干,都有饭”。
意思说的很直白,不管生产队田里出产多少粮食,农民每年最多只能分到360斤,封顶了。
至于多出来的粮食,是要对上边进行支援的,生产队根本不无权处理……
如果私下里多分,属于“瞒产私分”,要犯错误的。
而如果生产队收获的实际粮食低于360斤这个标准,却可以吃到上边的返销粮,补满缺额。
从这个角度来说,还真是“干不干,都有饭”。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拼命的干。
孙少安之前根本没往这里想,现在听姐夫一说,感觉脑袋里好像多了团迷雾,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有些不甘的出声道:“姐夫,难道就没有解决的办法?咱们农民只能一辈子当受苦人。”
“解决的办法有,但是你不能做。”王满银含糊的来了句。
说白了,就是“瞒产私分”。
在这方面,南方人头脑非常灵活。据后世的一个调查显示,南方某个乡镇近三百个生产队,除了48个小队自觉实报外,剩余二百多个小队都瞒报产量,占了总生产队的82。
不过这种方法有很大风险,王满银不希望大舅子在这上边栽跟头。
沉默片刻,他又出声问:“少安,你想在农村扎根一辈子,还是走出去?当个工人,或者其他的。”
“要有机会的话,我当然愿意走出去。”孙少安毫不犹豫的回答。
他骨子里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只是这个年代找不到其他门路,只能将一身精力发泄在田地之间。
“那就等机会,总会有的……”
其实这个时代农民的上升通道并未被完全堵死。
一方面可以通过当兵来跳出农门,在部队干得好,是可以提干的。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招工吃上商品粮。
据王满银所知,每年上边都会给公社一些招工指标,最后有部分会分到各大队。
当然这些指标根本不到普通社员手中,早在大队便被内部消化了。
&nbs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