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映没有居功,却不代表樊泽会觉得理所应当,相反的是,他更加惭愧。
他与郭映认识半载,知道郭映是个外冷内热的性子,外表盛气凌人,内心里却最是重情义,不说别的,便是他首倡义社,准备将官家赏赐、战场缴获转到义社,分润给阵殁将士家眷,当世又有几个军将能及。
而他的那一句“不过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之事罢了”,更让樊泽深受触动,情不自禁拉着郭映絮叨起来:“想我农家出身,自幼孤贫,客居外祖父家,幸得外祖怜悯,寻村中老军卒传我武艺,又知我好读兵书,毁家室供我读书,而我亦未负祖父期望,发奋攻读,博览群书,通晓兵事,方有为相卫节度薛公看重,表为滋州司仓、尧山县令,初登仕途。
但如何也不敢想,能乘风而起,一跃成为二十四司副主事,回想那日你邀我共赴西疆,一切恍若昨日啊!”
他这话,倒是说得郭映有些汗颜。
那日在郭府,他邀樊泽共赴西疆,只是因为看韦皋与其亲厚,随口一语罢了,谁料得到,异日樊泽会有此成就。
反倒是韦皋,仍旧声名不显。
而樊泽一路扶摇直上确实也让郭映心中有了不小震动。
在泾原,冯河清只是见了他一面,就将他引为亲信,授其厢都虞候,入朝后,同样只是照常的一次策问,他就又入了皇帝的眼。
这可绝不是说他有大气运就能解释的。
其人,定有独特之处!
而且显而易见的是,他这个都官员外郎只是暂时挂在刑部,长长资历,等到时机合适,再受皇命做一两件大事,就要开启如火箭般的升迁之路。
到时候,郭映能不能在升迁速度上和他并驾齐驱,还是个未知数呢!
樊泽现在是六品京官,再升一升就能做州刺史,督理一州了,若是运气再好一点,做个藩镇的节度副使、行军司马、节度判官也不是不可能,到了这一步,离成为一镇节帅就是一步之遥了。
这么一想,郭映心头便暗暗一惊,他还想着用三四年时间做到一镇节帅,将来在泾原兵变时搏一搏呢,这么一看,樊泽有很大希望先走到这一步。
如果到时二人能够同舟共济的话,那么大事就有望了。
想到这,郭映的心思也活泛起来。
而且这念头刚冒出来就像野草似的疯狂滋生起来,顿时让他心痒难耐。
不过他也知道这种事儿得徐徐图之,所谓交浅言深,他连韦皋的心思都没摸清呢,贸然去试探樊泽,万一弄巧成拙岂不糟糕?
而且这种事儿搞不成就会遗臭万年,便如李傕郭汜,苗傅刘正彦一般。
即便有十足的把握,人家也不一定会跟你同舟共济。
因此,郭映只能忍下心头的焦灼。
樊泽可比他洒脱的多,见郭映神色变幻莫测,便问道:“贤弟,你怎么了?”
郭映忙收敛了心绪,轻描淡写的说道:“没什么,只是觉得兄长这一路走来,颇多艰辛,不免唏嘘而已。”
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