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雍王献忠心,但谁又敢保证,这其中就没有雍王的默许,甚至是授意呢?
再回想一下方才在望江楼发生的那些事儿,杨昊只觉得一阵头大。
储位之争,说白了就是大位之争。对于这件事,杨家的态度一直是不掺和。
杨家,忠君。
杨昊也不想掺和。
但是,杨昊的想法又与自己的爷爷和爹娘有所不同。
对于杨弘义与杨延平夫妇来说,忠君,便是爱国。
但是,对于杨昊来说,爱国,才是忠君。为国谋利,为百姓谋福祉,这才是爱国,这也才是杨昊一直想做、也一直在做的事。
在杨弘义与杨延平夫妇眼中,君就是君。君无过。
但是,杨昊却不这么看。
在看过了地球和无数个世界的历史和经历之后,尤其是在看过了地球灭亡之前的那段历史之后,杨昊知道,君,也会有过。而且,会有大过。
爱民之君,为民之君,这样的君,才值得杨昊去忠。
正因为如此,杨昊才会在前几日当着楚皇的面说出君民舟水那般惊世骇俗的话。
也正因为如此,杨昊也希望,楚皇之后的下一任大楚国君,能够是一位爱民之君,为民之君。
同样是因为如此,杨昊心中,也将太子和雍王做了一些比较。
杨昊更偏向于太子。
前几日于太子府中与太子一番长谈之后,杨昊的这种偏向更强了。
杨昊与太子的那一番长谈,其实并非与朝野内外许多人猜测的那样,谈了杨家支持太子之事。
那一番长谈,双方根本就未提及此事。
那一番长谈,太子问的最多的,是宁远的施政方略。杨昊说的最多的,也是宁远的施政方略。
杨昊看得出,也听得出,太子是真心希望能够让大楚的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让大楚变得更加安宁与兴盛。
这一点,就足以让杨昊偏向太子。
只是,杨昊是确确实实不想掺和争储之事,更不希望看到有争储之事发生。
纵观历史,无论是这个世界,又或者是杨昊看过的那无数个世界,哪一场大位之争不是劳民伤财,甚至腥风血雨?
大楚好不容易安宁了这些年,百姓的日子好不容易过得好一些了,宁远的施政好不容易初见成效了,储位之争一旦发生,大楚必将元气大伤。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杨家不愿掺和,杨昊不愿掺和,不代表着储位之争就一定不会发生。
相反,结合今日发生的事,以及杨家所了解的事,储位之争这个隐患,已是越来越大了,甚至有迫在眉睫的味道了。
这事儿,不能发生。
退一万步说,如果真地发生了储位之争,这事儿,也得在第一时间将其扑灭,而且是以最小的代价将其扑灭,从而使其对大楚的伤害降至最小。
心念电转,杨昊心中,已有了计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