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吧

零点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兰若蝉声 > 正文 第三十八章 奋威连折十八骑 惊悉秘闻四代传

正文 第三十八章 奋威连折十八骑 惊悉秘闻四代传(第2页/共3页)

江以北自雍州到南郡,齐国兵马的调度之权,

萧云长继承虎符,其代表的势力堪称一方巨擘。

齐王今日失之,预埋他日失国之祸!

南朝烽烟,竟然又在不经意间系于嵩山。

这个又字,当然承自当日萧齐代宋之变,

十八年前,那时嵩山,正酝酿着一场杀局。

他日总总,才种下眼下这场因果循环……

此时夜近三更,可是小龙王,暅之,采亭,色可四人都还没有睡,

各踞方桌一壁,面带忧色,对视无语,显然是在等待庆云平安的消息。

俄顷风拂窗影,乱了烛红,一人推门而入,正主终于现身。

霎时间四人有笑有骂,一片大哗,方才物种的压抑和死寂终于散去。

四人的问题如连珠炮一般无论巨细,

庆云也无法连贯的将整件事情讲完,

但是有关衔枚惊怖,觉法神威,萧衍遇伏,席叔重伤,

这些要点他自然是被逼得反复分说了数遍。

小龙王听罢,目光森寒,发出一声冷哼,

“这些南朝密谍,此刻多半就混在太室山那批商旅中。

他们又想来我大魏的国土闹事,还偏偏挑在这个当口,

看来是真地需要好好敲打一番了!

二弟五弟,明日随我走趟太室!

对了,那个齐国姓萧的朋友,如果有兴趣,也可以一起叫上。

他们定能指认出不少危险人物。”

“嗯,大哥说的有理。

明日早上我再为三弟施一次针,然后就要麻烦四妹和殷姑娘照顾了。

记得多请莫愁姑娘来陪三弟说说话,这也是治疗的一环!”

殷色可掩嘴娇笑,道了声省得。

采亭不能随义兄走太室,心里并不十分痛快,应付了几声,便拉殷色可回房去了。

第二日龙王点齐兄弟,去寻萧衍,言明来意。

萧衍自然也想了解此事,于是便带了太史叔明与诸人同行。

再上太室,俨然又是一番景象。

只见沿路彩幡黄幢,气派非常,显然是又有皇族驾临。

庆云见状也不由大奇,

“大哥,这是怎么回事儿?”

“我也不知道。

难道是彭城公主和三皇子搞出的阵仗?

不应该啊,他们若是如此明目张胆,那是一定会被魏王拎回去的。”

“还是上去看看吧。”

暅之此时也没主意,只能且行且应变。

众人来到白云观前,一见果是仪仗齐全。

暅之手搭凉棚,仰首观望,好不容易在日耀金芒间读出了两处高幡上的字迹,

“天赐,玄都?”

暅之将脸转向小龙王,满脸疑惑的问道,

“看上去是玄都观派了人过来,可是为何使用皇家仪仗?”

小龙王长叹一声,

“太子党,也下了一手妙棋啊!”

暅之,庆云二人眼见着大哥眉心愁云涌起,此时又听他发声感叹,均是不明觉厉。

见到几人俱在沉吟,忽然一道清朗的声音响起,

众人转头看时,却见是李神俊也来了,

“这其中端倪,谅来小龙王难以出口。

李某不才,倒是略知一二。

不知小龙王可介意我提起那些陈年往事?”

小龙王不置可否,只是负手走开,像是一种默许,但又不想去听李神俊的说辞。

同来的众人知道小龙王自有不便之处,便将头齐齐转向了李神俊,听他慢慢道来,

“虽然天师道派盛行中原,但自我李氏上师西出函谷,中原道观皆以玄都为尊。

观主李玄都,自称出自陇西正宗,号称长生不老,莫知其龄。

他不但总纂《三千道藏》,更捉笔我陇西系谱。

对于此人,祖兄应当知晓才是。”

“嗯,放眼道家,能与李玄都并提的,恐怕不过五指之数。”

“不错,也就只有令师华阳隐居,北派寇天师,和张氏嫡传了。”

李玄都在道家地位崇高,暅之固然知晓,但这并无法解决眼前疑团,

“可是李玄都似乎没有受过北魏诰封,

就算是北派寇天师辅国,也是很久远的先皇遗事了。

眼下这阵仗,好像有些不对劲啊。”

“嗯,这里就要说到我朝的又一桩旧事了。

也就是小龙王不愿意提及的那些秘辛。”

李神俊顿了一顿,相似在整理思路,随后说道,

“此事可能还需从太武帝那一朝说起。

太武帝拓跋佛狸伐晚年,嗣争甚烈。

(拓跋佛狸伐既拓跋焘。但是笔者认为用鲜卑姓就应该配鲜卑名,用汉姓配汉名才正确。后同。)

阉人宗爱谋划弑君变天,时太子拓跋天真虽早有所察,但苦于无力反抗。

小龙王的大伯,也就是拓跋钟馗的长兄拓跋吐万,由于长相酷似天真太子,秘密入朝为太子影侍,以备不测。

因为涉及嗣争,太子舍人将此事安排得极为隐秘,连太武帝也并不知晓。

其后宗爱果然逆乱,构陷太子,使之下狱问斩。

不过太武帝并非昏聩之君,总觉得太子谋反事有蹊跷,

暗中查访,得知太子遭人构陷,大为懊悔。

此时又有传言太子实已被救出,出家为达阇(高僧意也),

这才有人挖出了真假太子的内幕。

只不过那位拓跋达阇既不承认自己是真太子,也不肯承认自己是拓跋吐万,

只是拿出一道太子遗书,言明其长子一直受到保护,可立为太孙。

这名太孙,也就是后来的文成帝拓跋乌雷。

以乌雷生年计,当为太子十二岁授妊,十三岁得子,

因此很多人都认为这乌雷应是拓跋吐万代为捉刀,留下的子嗣。

但是太武帝当时为了不让皇位旁落宗爱一党,竟硬生生认下了这个太孙。

文成帝登基之路并不顺利,宗爱连弑两君,欺乌雷年幼,立其为新君。

可他却没料到幼帝身后竟还有拓跋达阇的谋划,

而拓跋达阇手中似乎另有一支秘部,竟以雷霆手段除掉宗爱一党。

是时文成帝准备接那位拓跋达阇回朝,认归太上皇。

结果那位达阇抵死不认出自拓跋宗门,

反而说自己是太武帝的妹妹,武威长公主的子嗣,俗姓李,名熙。

最莫名奇妙的是,也不知是谁动用了关系,竟然说动李玄都将李熙的名字填在了我陇西李氏的家谱里,称其父为李重耳,以字行。

可是武威长公主当时的夫君明明是赵郡李氏的李盖,未闻有字重耳。

赵郡李氏当时并非士族豪门,谱系残缺,

这其中的破绽,对于别人或许很难看破,但是作为陇西李氏嫡支,自然看得明白。

其后的事情就更加神奇了,

先是并无多大功勋的李盖死后被追封异性王,这等殊荣穷大魏朝野也不见同例。

再是这位自称李熙的达阇又添新嗣,也就是你们看到那另一道旗幡上的名字——李天赐。

自称李熙的拓跋达阇皈依佛门,却将幼子送去了玄都观归宗。

文成帝崇佛抑道,但独独为了李天赐在中山大修皇家道观,

又让李玄都为天赐亲自灌顶赐福,赐黄幡,黄木剑,金黄道袍,策天赐太平真人。

才有你们今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