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会有一圈露出胎来。
露胎的这一圈,毛毛糙糙的,有点儿扎人,有人就称之为“芒”。
圈足有芒和碗口有芒,各有利弊。圈足有芒,用的时候容易磨损桌子;碗口有芒,如果用来吃饭喝汤,容易剌嘴。
都不完美。
所以宋徽宗认为“定器有芒不堪用”,加上他又不喜欢白瓷,便亲自主持搞了汝窑,汝窑是支钉烧,基本不露胎,只有底部有几个小芝麻胎点显现。
喜欢定窑白瓷,又想解决碗口露胎的问题,那么就出现了镶口。
宋代的定窑镶口,主要有金铜两种。也有镶银口的,但是少,因为定窑是白瓷,镶嵌银口有点儿顺色,不那么好看。
金口有点儿奢侈,要么是皇家这么干,要么是有钱人为了显摆。
铜口最为多见。铜口也分个档次,最好的,自然是紫铜。
既然罗宇泽点了宁霜,宁霜便就应道,“你这紫铜镶口,不是宋代的,是民国的。”
罗宇泽一听,又看向吴夺,吴夺点点头,“民国镶口做旧,不过这是一流的手艺,应该是当年高手所为。”
传世的定窑器,镶口的一定比不镶口的贵重。
而在民国时期,更加注重老窑,得手定窑碗之后,若无镶口,往往会给加上镶口,然后做旧。
罗宇泽朝宁霜拱拱手,“姐你给具体说说说呗。”
宁霜点点头,“这镶口工艺难度不大,很多匠人都可以做得精细,关键在做旧。据我所知,民国定窑紫铜镶口做旧,主要有两种法子,一种是用木炭打磨之后抹上香油,再用火吹烧,这样就会出现栗色效果。还有一种,是利用硝酸银,出现的是黑色之后返深绿色的效果。”
“我这大碗镶口是栗色的,你的意思就是第一种法子呗?”
“对。但做旧终究不如真正的老镶口自然,特别是个别吹烧不均匀的地方。”宁霜点点头。
“我说姐啊,你一个搞考古的,怎么对做旧还这么熟悉?”
宁霜笑而不语。
“兄弟你和她一个看法?”罗宇泽又问吴夺。
吴夺沉吟,“你这碗要是金口就好了。”
“这我还能不知道么?当然是金口更贵了。”罗宇泽有点儿郁闷。
宁霜却解释了一句,“他的意思是,现在市面上镶口的定窑碗,紫铜口的大多是民国做旧,而金口却很难做旧,往往是宋代老镶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