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几策马疾驰,赶到柳里驿时已是夜幕降临。他拴好马匹,拎着铁?上山去。
这天月半,一轮皓月当空,将山林照的分明。淳于几心想,这里的读书台,早年亦是一处景致,如今虽然荒废,但当年的上山路径,应该可以找到。于是就在山麓处四下张望,果然在树丛中发现地上有一些青石板垒成的石阶,断断续续,在月色中折射出星星点点的清光,蜿蜒而上。
淳于几扎紧背囊,沿青石板小径,攀着树枝往山上去,攀爬了许久,来到了一个山坡上。
这山坡上建过凉亭,而今已然颓废,地上散落些残损石阶、碎瓦,后面有一块岩石,朝南处镌刻着“有子杏坛”几个字。
有子,名有若,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孔子既没,弟子思慕,有若状似孔子,弟子相与共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也”。这是说,孔子去世后,弟子们思慕孔子,而有若长的很像孔子,就被弟子们推举为师,并以师礼事之。
因为这段掌故,有子的讲学之处,也被称为“杏坛”,后人以讹传讹,说成了读书台。
淳于几心忖,这里应该就是人们所说读书台了。姑母将我引到这里来,必然有东西留给了我。可这荒山野岭,能藏在何处。于是围着凉亭残基走了一圈,又用铁?刨了几下,土质坚硬,不像是可以埋藏东西的地方。他觉得自己大概忽略了什么细节,又仔细回忆姑母留给他的那幅画描绘的场景,也就是一个书生坐在柳树下读书。
他环顾四周,这山坡上已无柳树,便想起那日客舍掌柜所说,古时这里柳树成荫,所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后战乱乃频,古树也被砍伐一空,只留下“柳里”之名。不过,这里既为柳里,又有读书台,与姑母那幅画里的情景,应该不差。
深邃的夜空中一轮明月高悬,月光如水一般洒在地上。风掠过树梢,斑驳的树影落下,摇摇晃晃,似涟漪不停的荡漾。
淳于几找了块石板坐下,寻思姑母会将东西埋在什么地方。不知不觉间,四周泛起一层淡淡的雾霭。
夜色弥漫,忽然,寂静的山林中传出几声“咕咪,咕咪”的枭鸟叫声,他闻声大骇,伏地泣道:“姑母,侄儿不孝。”枭鸟,古人喻为恶人或逆子。
淳于几长跪在地,渐渐的,进入了冥思,不知过了多久,脑海里蓦然跳出一个“衍”字。“这是姑母的名讳,那幅画的右下角写着这字。”他有些迷惑,怎么会想起这些。
“衍,水行也。这也是姑母在提示我吗。”他脑海跳出一个念头,不由自主站了起来,环顾四周。
“书生的右前方。”他朝着那个方向寻,走了百余步,见地上有一道浅沟,里面有不少鹅卵石。“这是干涸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