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邱少鹄放在鼻子前一闻,一股熟悉的气味立刻被他所察觉,“是鹿皮?”
潮门城靠近海边,皮革稀少,当地人绝对没有穿鹿皮衣服的习惯。
那么,昭国内什么地方的人会有?
这时,他无意中又看到了手中的另一件东西,是唯一抢过来的一半书封面。残缺的纸张上,除了书的名字,就再无其他。
邱少鹄注意到了一点细节,仔细查看,立刻想到了另一件事,又转身朝着热气尚且没有散去书斋里跑进去。
……
夜色渐深,灶台的火彻底熄灭。徐举看书已经很吃力,只能将书页合上。
这本《论语新编》,他已经看完一遍,对于内容的收获也就更深一分。
在书的末页,他突然发现一个别样的东西,封底内侧贴着一张纸条,上面记满了一些信息。
“这是什么?”徐举凑近了仔细看,“二月初三,借阅?”
……
书斋大火,官府得知消息,当然会立马派人赶去。听得隔壁墙那边嘈杂的脚步和焦急的救火声,邱少鹄隐藏在这边的角落里,在看自己刚刚从火场抢出来的东西。
这是一本借阅名册,记载了一段时间内从书斋借书的名单。
邱少鹄从那封面中,除了看到残缺不全的“契恩记”三个字,还看到了一个“下”字。
这就证明,《契恩记》实际上是一册两部,分为上下。
而这本“下”,自己刚到的时候就和那二人在争抢,却始终没见到“上”部在哪。
肯定有人在那之前就把《契恩记》的上部借阅拿走了。
如果自己能找到对方,说不定还会有所发现。
邱少鹄查阅着名册,试图找到那本《契恩记》上部到底是谁在何时借走。
很快就有所发现。
“敬祺四十三年,二月初三,惊蛰前三天,《契恩记》上部被借,对方没有留下名字。”
“赵麟告诉过我,书斋借阅从不登记名字。而一般而言,他们都会在借的最后一上留下借阅卡,上面记录下个人信息。”
“这个在二月初三借书的人,当天一共借了三。除了《契恩记》外,还有……最后一本是——《论语新编》,茫山书院新出的……”
邱少鹄脸上忽然露出了古怪的神色。
这不就是之前老骗子汤巡给他、又被他给了徐举的那本吗?!
回想起来,汤巡临走前也曾告诉过他,“这种书即便只看封面,也会大有收益。”
还真被他说中了。
……
夜色渐深,邱少鹄再次来到了北城,去找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