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年来独宽优免,皇恩则既沃矣,士独无所自效于危时乎?通查海内生员,大州县五六百名,即小县亦二三百名,计一年所入可得三十万两,足当一省赋役。今自崇祯三年为始,尽扣充饷,亦不后其君者之当然耳。”
想法很不错,但是以大明当前的形势,能执行下去才怪。这个政策能影响的顶多只是穷秀才之类,真正的大地主还是有办法逃税漏税。
再一个,朱元璋开国时才有多少人口,真正的地广人稀。到崇祯年间人口翻一倍都是少说了,新垦荒地绝对不少,然而纳税田亩反倒少了一亿。4明徐渭《会稽县志诸论户口论》“今按于籍口六万二千有奇,不入丁籍者奚啻三倍之。”当然这是江南一县情况,不好直接推广到全国,但也能说明点问题。
都是糊涂账。
柳家的诡寄田李自成没工夫去细查,只说道:“我也不愿节外生枝,既往不咎吧!”
他掏出税赋章程放在桌上,“老先生,照着算一算该交多少商税秋粮,半个时辰够不够?”
柳之才瞟了一眼那张纸,皱眉道:“大统领,您一声令下,我全族老小归西。老汉敢不交么?也就大统领纪律严明,老汉斗胆冒犯一句,这税我交的不情不愿。”
李自成笑,“官军不顶事,衙门不出头,老先生也只好认命了。”
大统领没跟他预告的是,后年柳府就被农民军抄家了。再兴盛要到乾隆年了。
柳之才叹口气,交待下去让账房计算税额。
所谓商税,还是以自报为主。尤其是在外地有生意的,人家想做手脚轻而易举,你也没法查。
田产一般多是在本地,而且因为有告密人,收缴田赋稍微稳当一点。
其实李自成并不在乎能收多少,只是表明个态度。在我治下就要按我的规矩来,你交了税你就是革命军的顺民。
若顽固到底,抄家!那就发财了。
“老先生,我建议你们分家……”
柳氏聚族而居,数百年不分家。好处是强化宗族组织的凝聚力,弊端是天长日久,内部难免会有龌龊事。
族人可以随意从铺中支取银钱,谁拿的多了谁拿的少了,家里女人再一撺掇,兄弟阋墙。
运道上升时或许不明显,一旦家势开始衰落,合族马上分崩离析。
李自成给他从大义上分析,心里的小九九却是另一种。
宗族势力太强,对地方影响过大。
战时他们会结寨自保,对抗革命军;太平年月又会干涉地方行政,土皇帝们往往对朝廷法令充耳不闻,自行其事。北方宗族势力相对还小一些,南方就更严重了,以后要想办法拆分了他们。
柳之才对大统领的建议表示心领了。
他们家规有言,“族业之产,永勿分割,家中财产,以长幼次第,经营生意,管理账余……生意房产永不许瓜分也……家道之败,败于分产之由。”
李自成又提到累进税率,如果不分家,缴的太多。
柳老汉支支吾吾随便应付了两句。他可不认为“流寇”能一直猖狂下去。
两人再聊一会儿,赋税已经算好了。柳家商税今年前三个季度加起来共应缴银一千八百多两;田赋两百多石。
李自成收钱粮走人。
柳老汉心里那个苦啊那个狠啊,免不了骂骂咧咧一顿。他听说沁水县已经萎了,指望不上,随即派人赶往五十里外的阳城县“诉苦”。
……
第二天,李自成再进沁水城,欲拜访知县。
杨老汉当然闭门不见。
原本历史线,明年农民军进入上党,四处攻掠。知县杨任斯慌张中欲出城潜逃,不幸落入“贼”手。随身金银细软被搜刮一空。
杨老汉连回家路费都没得了,还是张道濬帮衬了五十两。他的继任者同样命运,同样也是张道濬帮衬路费。
后话暂且撂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任斯五十多岁了,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