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条件和认识事物的局限,使得先民们选择了生活中最为常见和最为普通的、随手可取的物质作为记录之物的表现.由于东巴经及其内容也不是某一个时期一撮而就,一成不变,它也是不断增加新内容形成的,因而反映在东巴经中的一些内容,如不少经书中间接出现的“在木牌上写字,在样树皮上写字,在麻布上写字,在纸上写字,”
名的东巴经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满纸的鸟兽虫鱼,宣讲着洪荒太古的故事。而书写经书的纸是一种木质纤维制成的,呈象牙色,防虫蛀,日久天长,书质因经常翻用和烟熏容易变成古铜色,看起来有古色古香的韵味。东巴经的成书年代无法考证,而且绝大多数经书连抄写的年代也没有记录,这给研究他们的后人带来了迷惘。人们只有从为数不多的几册经书中,从最早的那一册推算,抄写时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至少在二百多年前,纳西族地区已经普遍使用这种木质纤维纸张作为经书专用纸。
也就是说在那个年代以前就已有生产土纸工艺的存在了。据调查,建国前,在偏远的山区仍有少数人家在从事该种土纸的生产。YN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抢救已消失了近半个世纪的东巴纸生产工艺(暂且把这种土纸叫东巴纸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一百一十三章 东巴纸
第(3/3)页
,以区别于民间其他不同质量的土纸),于几年前就在丽江县大具乡白麦行政村肯配古自然村的一位农户家中恢复了生产,并在那里设立了该所的东巴纸生产定点作坊。作坊主人按研究所要求的传统规格每年提供给该所一定量的经书用纸,并获得报酬。
这种纸张产量稀少,价格昂贵,可以称为是最贵的纸了,而如今居然在这会所,居然随随便便的做成了面具。
这会所的底蕴,不禁让刘夜惊叹。
刘夜三人各选了一张面具,谢山选的是虎,薛剑则选了牛,而刘夜则选了十二生肖最末的猪。
“刘夜,你怎么选个猪啊,你看看,哪有人选猪的。”看刘夜选完面具,谢山不由得调笑道。
不过刘夜并不在意,只是带上面具微微一笑:“低调点好啊!谢老板,这是你的地盘,我可是第一次来!”
听着刘夜说出这样的化学键的脸上,也不由得泛出一丝笑容,在这一刻他觉得他的土地终于算是成长了一些,开始记得他之前说的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请来刘夜这个长白山之行,也让他学习到了不少,让他也成长了不少。
作为老师,看到自己的徒弟有好的发展,又怎么能不开心呢?
就这样,三人戴好面具之后,推开了通过地下大厅的大门。
一推开这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