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喊住了她,问道:“听说苏姑娘是话本小说的行家,我让高峻寻了些话本来,可惜其中良莠不齐,读着总觉得不尽兴,正想着要找人推荐一些精品,不知道姑娘是否可以帮忙?”
“我只是给书坊送货的帮工,怎么敢说是行家呢?”
苏芽赶紧推辞,“那天我只是因为惊扰了公子,又看公子似乎身体不适,所以才那么一说。现在看公子已经大好了,自然要以功名为重,千万不要在无益的事情上浪费时间。”
沈淮温和地笑笑:“无妨,八股文毕竟还是笔墨间的功夫,若我有朝一日得遂所愿,能为官一方,也希望能做个对百姓有用的人,当书呆子可不行。”
“何况,我以前也读过几本传奇演义,这才发现淮安的话本与别处不同,”他认真地说:“本地的话本,似乎与时事很是贴合,许多情节仿佛都能在当地找到踪迹?”
沈淮说着,便让高峻回怀月轩去拿话本,一副虚心请教的诚恳姿态,倒是真让苏芽放下了一些戒备。
时人虽爱听书看戏读话本,可是这些于学问和功名无益,到底都算是不入流的消遣,著写话本的也多是科举不顺利的失意文人、穷酸秀才,都不过是为赚生活,没人愿意留下真姓名的。
登科的士子都去宦海拼搏了,谁有时间玩这个?
所以呀,话本小说自在江湖,它满足的本就有看客的戏瘾,坊间八卦嘛,自然是要往话本里写的,不贴近生活的话,怎么能让那些看客入戏呢?
如此一来,当然少有人会像沈淮这样客观地评价,甚至还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前提下,将读话本上升到体察生活的高度,苏芽不由得有些感慨。
她在各府出入,见多了清高的权贵、酸腐的文人,哪有像沈淮这样一本正经的?
要她解读的夫人小姐们倒是拿话本很当事情,一时哭一时笑一时冷眼一时振奋,但是有谁最终不时把故事当作荒唐一梦?
若是换成前世的苏芽,此时就算不会引为知己,至少也会在话本的范畴里知无不言的。
可惜,现在这个苏芽却是再世为人了。
人间不平事她见多了,活着如履薄冰,岂会轻易交心?
于是,苏芽用赞叹不已的音调感慨道:“公子果然有学识,有胸襟,我日常只是给各府的夫人小姐们送书,从来没有机会接触写书的人,没想到本地的话本还有这样的深意?”
她仿佛为自己不能在这个话题上发光发热而有些遗憾和惶恐,问道:“公子如果需要认识写书的人,那我明日就问问掌柜,是否可以由他居中安排?”
……滑不丢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