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九霄也觉得袁文睿这人不错,目前看来,能处。许是在大理寺习惯了,无论是遇到人还是遇到事,他总习惯性地先质疑,并不立刻下决定。
袁文睿给闻九霄找的大夫是个告老的老太医,医术精湛,很快就给他拔了毒。调养了几天,他身上的外伤就好了大半,至于内伤,只能慢慢养着了。
老太医复诊的时候,并不觉得奇怪,“除了大人底子好,还因为药好,用的是余记的止血散吧?”
闻九霄朝袁文睿看去,袁文睿道:“蒋老好眼力,正是余记的止血散。”
老太医胡子翘翘,“老夫从医几十年,要说止血散,还是余记的效果最好。”
袁文睿与有容焉,“那可不?多亏了余记,造福了咱们。”
就他这衙门里,经常要查案缉凶,受伤是常有的事。自从余先生配出了这止血散,关键时候都能救命。
闻九霄若有所思,等老太医走后,他便问:“我这几天用的止血散跟我在牧家寨用的是一样的。”
“我知道。”袁文睿一点都不觉得奇怪,“都是余记出的止血散,牧家寨------”他把牧家寨的来历说了,“他们也是大庆的子民,当初------避进深山,以至于对官府,对朝廷极不信任。
“后来,余先生救了他们半寨子人,他们信任余先生,才慢慢愿意出来与人接触。送你们过来的那个牧青,他们的少当家,还在衙门挂了个捕快的职呢。他们寨子跟外面不一样,是女人当家。”
说到这,他叹了一口气,“为官一任,教化一方。袁某身为朝廷命官,眼看着百姓避入深山,惭愧啊!”
他很快又换了轻快的语气,“也是托余先生的福,他们愿意与外面接触,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也会愿意搬到外面来居住。”
“余东家和余先生是同一个人?”闻九霄一下子就抓到了重点。
“对!余先生不仅有能耐,还是个好人。”袁文睿脸上带着笑,十分推崇此人的样子,“山里开不出大块的土地种庄稼,余先生就教牧家寨的人林中种药材,用药材换粮食。见他们寨子连个正经大夫都没有,就牵线让寨子里的人出来到医馆学医。”
闻九霄眼睛一闪,“那个王大夫医术不挺好的吗?”
“王大夫医术是挺好,但他不是牧家寨的人,是城里回春堂的大夫。每隔三个月去寨子里坐诊十天,寨子里则用药材来交换。这事也是余先生促成的。”
闻九霄点头,这般慈悲心肠
,确实值得称一声先生,“这位余先生原来是开药铺的。”
袁文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