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你还是等下一科吧
第(1/3)页
马太公呵呵一笑:“小乙,你这字写得极好。罢了,咱们读书吧!”
马太公这嫌弃他文章的意思,简直不要太明显。
秦小乙嘿嘿一笑:“老太公,孩儿才疏学浅,惭愧惭愧!”
让他做古散文,他还在行,做赋?呵呵。赋是什么?赋已经无限接近于诗歌了。
秦小乙一个现代人,还是个理工狗,这么高级的玩意儿他真玩不转。
马太公辞锋一转:“小乙,你过真定府解试没有问题。但你要清楚,河北路文教不兴。
大宋开国至今,莫说真定府,便是河北路,中进士者不过区区二三十。”
马太公不是在危言耸听,他在阐述事实。河北路,的确这么惨。
而且,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仁宗一朝十三次科举,河北路举子得中进士者,超不过二十人,算下来每科不足二人。
最惨的时候,河北路连续3次科举都全部铩羽。
马太公颇为遗憾地摇摇头:“小乙,实不相瞒,即便咱们苦读半年,过省试你或许绰绰有余,殿试你大概题名无望。”
老太公,您自信点儿,景祐元年的科举,不止秦小乙,河北路举子都将全部落榜。
这可不是明清时期,过了省试不代表万事大吉,殿试的淘汰率也是相当惊人的。
不然,省试中表现惊人的柳七郎,为何会成为奉旨填词柳三变?
还有那西夏宰相张元,不也是因为殿试屡次不过,愤而投奔李元昊了嘛。
七千余人选数百,这难度不亚于后世的国考。
秦小乙却宠辱不惊,他心道:慌什么,我还没出大招!
他淡淡一笑:“老太公,孩儿虽然要参加省试,但也未抱太大希望,毕竟孩儿年幼,就当积累经验便是。”
马太公颔首微笑:“你能如此想便好!不急,五年后,你一定能在殿试崭露头角。
陕西路陕州有个名为司马光的神童,年龄与你相仿,五年后你俩应为同年。”
秦小乙暗暗撇嘴:我才不要和那倔牛同年!我得当他前辈,否则他若倔起来,我如何压他?不给他治病?我可狠不下心。
他心中极不服气,但态度极为端正:“是,老太公,五年后孩儿年方弱冠,有的是时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