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归附楚国的消息传到晋国,晋国朝中一片哗然。所有人都觉得,他们失去了一次绝佳的战胜楚国的机会。
大臣宗伯抱怨说:“此后,再想打败楚国就难了。”
晋国大将旬林父不服气,问道:“宗大夫缘何发这种感叹?何以长他人志气,而灭自家威风?”
宗伯说:“楚、宋两家打了九个月,我们或观望、或迟疑、或拖延,人皆以为,我们坐山观虎斗,十分高明。谁料到,我们只做壁上观,看了一场好戏。一直看到他们但是打得精疲力竭,握手言和。战机一去,不复再来。哎……叫我说什么好呢?”
旬林父不知如何应答,愣了一愣,挺着脖子说:“虽然放过了楚国,可是我们得到了潞国千里之地,这也是合算的。”
旬林父不提这事情还好,一提这事,宗伯压不住火,斥责说:“匹夫之勇,何以谈兵?”
旬林父暴躁起来,上去一把扯住宗伯的衣襟,就想动粗。晋景公赶忙制止说:“休得无礼。都退下。”
旬林父慌忙撒手,宗伯整一下衣襟,两人都退了一步。晋景公说:“事情已经过去了,不要再争了。今日就到这儿,都散了吧。”
众臣渐渐散去,晋景公望着他们的背影,想着前一段时间的决策和得失,心中免不了怅然若失。他有点后悔,胆更多的是无奈。
那么,在楚、宋长达九个多月的鏖战中,晋国军队到底在干什么呢?
原来晋国没有出兵救宋,原因有三:
首先,晋景公腾不出手来。在楚国进攻宋国之前,晋国就发兵攻打郑国了。楚军攻入宋国的时候,晋军正在郑国的荥阳城下鏖战。
晋国人原本以为郑国不经打,没想到,就在这之前,郑襄公“肉袒牵羊”投降了楚国。这一次,郑襄公不敢背叛楚国。为此,他组织了顽强的抵抗。
也就在这段时间里,有消息传到荥阳,楚国伐宋了。郑襄公当然知道,这是楚国迂回救郑的战术。这样一来,郑襄公只好硬着头皮和晋国军队打到底了。
晋国人没办法,只好和郑国人打下去。就这样,双方打了近两个月,最终,郑国实在顶不住了才向晋国投降。
其次,当晋景公腾出手来时,有人提议,先坐山观虎斗,等楚宋双方打到精疲力竭的时候,再出兵,从而坐收渔翁之利。这个策略当然是最有利的。晋景公采纳了这个意见。他下令,晋军休整,同时秣马厉兵做好出征准备。这又耽搁了一个月的时间。
其三,也是最终导致晋国错失良机的是,晋国有个叫做潞国的邻国,国君名叫潞子婴儿,这个人恰在晋景公准备向楚国用兵的时候派了使臣来晋国,请求晋景公出兵潞国,帮他肃清内乱。晋景公在多种因素的左右下,决定向潞国发兵。
很显然,向潞国发兵必然错失战胜楚国的战机,而战机是不可多得的,有时候是稍纵即逝。那么,晋景公为何要不顾大局,一心要去帮潞子婴儿呢?
这就要从潞国、潞子婴儿,以及潞国与晋国的关系说起。
潞国紧邻晋国。地盘在今天的山西省长治市东北一带。据《左传·宣公十五年》杜预注:“潞,赤狄之别种”。也就是说,潞国是赤狄人的国家。实际上,潞国以游牧民族为主,其中还杂居着部分从中原逃去的农耕民族。
在晋献公时代,以及后期,这支赤狄人不断扩大地盘,曾一度扩地千里,势力强大,就连周边的晋、卫、秦等诸侯也不敢小视。东周天子为了安抚他们,赐以子爵的爵位。从此,潞国的国君变成了正式诸侯。因其是子爵,所以潞国的国君又称潞子。在晋景公统治期间,统治潞国的,就是潞子婴儿。
潞国和晋国一直保持着联姻关系。比如,晋国大将狐射姑的母亲就是潞国人。当年,狐射姑得罪了赵盾,最终就选择逃到潞国去避难的。
潞子婴儿和晋国也有联姻关系。潞子婴儿的正夫人就是晋成公的女儿,名叫伯姬。伯姬是晋景公的姐姐,这样算下来,潞子婴儿即是晋景公的姐夫。
晋景公之所要出兵,源于潞子婴儿在他的那封亲笔信中说出了一个秘密:他告诉晋景公,两年前死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