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伙计看是五块钱,急忙跑到窗户边,高喊了一句!
台下观众们顿时纷纷看向牛爷,一个个议论纷纷。
“呦,能带个爷字,看来以前旧社会也是个人物了!现在还敢打赏,真是……”
“阔气啊!有钱人啊!”
“话说回来,以前打赏名角的有的是,这点钱也是小意思了!”
“这又让我想起当年某个名角唱了一出戏,某个富豪打赏一箱子钱的故事……”
……
何雨柱听着有些意外,看意思这个打赏在民国时期就有了?!不是说民国时期的那些戏曲界人士过得都很困难吗?!
他也是孤弱寡闻了!实际上那时候戏曲界的人士那是真有钱,也真赚钱!
你可以看看民国时期著名演员不穿行头的一些照片,那都是一身貂,脑顶上顶个水獭帽子那种,一个字:阔!
其实演员这个行业历来是两极分化,底层的演员糊口都费劲,成名成角儿了,日进斗金一点都不夸张。别说是清末民初,就是现在不也是吗?参考纪录片《一百年的笑声》,马志明先生讲述,当年李德洋跟某军阀打牌,军阀一高兴把一桌子赌资都给李德洋了,李德洋就手就买了一个小楼。为什么收入高?因为粉丝多,粉丝里再有些政商的名宿一捧,那钱还不是哗哗的。现在不也是一样吗?
民国有名的角儿唱一出堂会大概六七百块大洋。那个时候的六七百块,可以在北京城买个小四合院了。
最红的梅老板,去上海演出一场下来,包银一两万。但伶人也不是表面上那么风光的。比如出科后搭班唱戏,要先自己置行头。算下来起码好几千。
以民国的物价来算,几千块真的超贵。所以一般伶人都是赊账借债置的行头。置好行头,在搭的班里正式唱戏,前期收入主要靠戏份,一般这个时候戏份不会很多,所以很多伶人还不起前面置行头赊的债,就跑去改行了……
当然,咬牙坚持等到大红大紫以后,唱一出戏得的包银就很可观了。至于为什么收入高……
那个时候文盲多啊,也没有什么娱乐。大家就爱看戏嘛,捧角儿的也多。名角的话,当然捧他们的人就更多,其中不乏银行总裁,军阀商贾之类的。一出手全是大手笔。
比如梅老板,当时捧他的人很多,被称为梅党。梅党里的人大佬真的超多!
当然其他名角捧的人也有的是,比如刚才说某富豪打赏一箱子钞票的就是谭富英!
这一点真和现在那些明星一样,一旦有名了,拿钱真是像天上掉馅饼一样简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