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而著称。朕尚为皇子时,亲眼所见,他说书时百姓不避风雨寒暑,围堵九重,日日如是。”
岳飞终于确信,官家没有跟自己开玩笑,是真的打算在军中设置一个官职,给士兵说书。惊诧莫名,问道:“官家打算让这些官员向士卒说何书?说天下三分?”
赵桓笑着说道:“说三分也好,说《春秋》也罢,说折家将、杨家将都可以。关键是要向士卒讲述忠义二字。”
赵桓图穷匕见,说书只是一个载体。关键是故事背后,传达出一份怎样的思想。
这可以视作政(委)下连队的雏形。
只不过赵桓还没总结出一套思想,立书著作,交付给每个官员,去树立军中思想。况且就算赵桓写出来了,军中将士是否愿意听那些枯燥无味的封建教条,又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但另一方面,在封建社会,也不需要太复杂的全军指导思想,只要能给军中将士灌输忠君爱国理念就足够。足够这支军队思想统一,足够这支军队忠义为国,甚至足够这支军队悍不畏死,敢打敢杀。
岳飞没有见过这种形式,一时有些惊愕,不知所措。
赵桓笑着说道:“去尝试尝试也无妨。朕听闻卿便喜欢读《左氏春秋》,那便从《左氏春秋》开始,用生动、形象的话语,给军中将士讲讲其中有趣故事。”
岳飞眼神一亮,他可是对《左氏春秋》推崇非常,若所有将士都了解春秋典故,全军必能树立忠义信念。
进而向赵桓建议道:“军中读书士子极多。可以让他们来给士卒讲述故事,只是读书人多骄矜,若以说书官为名,他们心中定会鄙夷。不如改说书官为讲经官,士子们必然趋之若鹜。”
《春秋》本就是儒家五经之一,让士子讲《春秋》,倒是有利于提升士大夫阶层对军队的认知印象。
但有利便有弊。
赵桓说道:“就怕一群儒家学子,将好好的故事讲得又酸又臭,像老太太的裹脚布。”
倒是没想到官家对时下流行的裹脚如此反感。岳飞回道:“就如官家所言,裹脚也是受人欢迎才能流行。若是讲经官不能将故事讲的精彩,酸腐晦涩,士卒也不愿听。士人间也会争个高下,对比哪派观念更受接纳。臣以为,讲经官会逐渐改善自己的语言,增加故事趣味性。”
这一点,赵桓倒是不否认。儒家对于推广自己派系学术,甚至有钟近乎偏执的追求。
搞不好,讲经官设置之后,许多学派甚至主动派人进军队,掌握舆论阵地。
赵桓笑着说道:“就如此操办吧。大小不过一个讲经官,既没有权力,也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