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后赵桓说道:“既然卿断言无恙,朕也就不多说什么了。神武右军,朕便全权托付给卿。务要必精练士卒,严明军纪。东京战事胜负,皆系于此。”
岳飞郑重行礼,说道:“臣必殚精竭虑,以报官家厚望。”
一万两千名新兵,这就是赵桓能倚靠的最强的一支力量。按实力,赵桓可能都不如乱世中某些揭竿而起的巨寇。
就算一支叛军,也是拥众数万人甚至十余万人。
而更严峻的是,赵桓就要用这支新兵,去迎击当世战斗力最强的金军。
若不给这支部队增加一点外挂,训练十天就让他们上战场,简直是在派他们去送死。
不过认真审视之后,赵桓觉得这支部队的确具备了强军的所有潜质。
首先他们的思想便远区别于当下其他封建军队,这是第一支贯彻了保家卫国理念的军队。这是时代浪潮、国仇家恨赋予他们的印记。
然后,他们有这个时代最优秀的统帅,最先进的武器,甚至还有跨时代的火器。
从内在精神,到外在条件,他们都已不缺。
若把军队比作一具身体,他们已经有了发达的大脑,完善皮肉,如今只欠缺一份强壮的骨骼。
也就是支撑军队的组织架构。
毕竟军队是高度组织化的群体,良好的组织力胜过一切。
关于宋军军制,赵桓没什么想改革的。在冷兵器时代,百人为一步队,五百人为一部,就是最先进的层级划分。无论大汉的屯与曲,还是大唐的旅与府,大抵都是这么延续下来的。
只要军队还在用弓弩刀枪,那么这套架构,就是最适合中原步兵的编制。
但同样的编制,在战场上,汉唐能打的游牧民族,俯首称臣,宋军却屡战屡败。
显然问题出现在了人身上,而不是编制本身。
所以赵桓决定给这支军队增加一项外挂,抄袭一下后世先进的制度。
毕竟义务征兵制都复刻过来了,怎么能不配备与之相对的军官团?
义务征兵制巅峰是在二战,而二战仅以陆军战力而言,最强的应该是德军或者是苏军,相差不会太大。
以德军为例,他一个步兵连步兵二百零一人,包括军官两人,士官二十一人,士兵一百七十八人。
赵桓打算将其复刻到大宋,正好将其编制腰斩即可。一个百人队,设军官一人,士官十人,士兵九十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