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啊。”赵桓感慨道。同样是军人,一个军人常年读《左氏春秋》,读《孙子兵法》。一个军人斗大字不识一筐,连是非左右都不分,怎么也不可能想提并论。
因为前者可以是关羽、可以是岳飞,后者则是普通大头兵,哪怕有一身勇武也不过是李逵之流。
所以常凯申要动员大学生参军,喊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
胡闳休说道:“故臣以为,官家强令僧人、道士从军,不如下令太学生从军入伍。”
赵桓叹了口气,说道:“朕何尝不想。只是士大夫多骄矜,对征兵法案多有抵触。”
“令和尚、道士从军,至少可以退而求其次。这些人平日里便诵读经文,多识文字。有信仰、有学识、有慧根,比寻常农夫、走卒要更适合训练为卒。只要给全军配发《左氏春秋》、《孙子兵法》、《武经总要》,这些人会成为最优质兵员。”
胡闳休向赵桓宽慰道:“士大夫中老朽者或许会因利益抵触政令,但臣作为太学生可以断言,年轻人意气奋发,热血忠贞,一定会支持官家法案,踊跃投戎卫国。”
赵桓点了点头,年轻人还没有被社会腐蚀,一寸赤心惟报国,琴心剑胆,赤子忠诚,是国家的希望。这些人也是征兵法案重典征召的群体,哪怕有老朽士大夫阻碍,赵桓相信也会有许多人意气奋发,不顾家庭阻拦参军报国。
便比如昨日在东京城内前赴后继,不惧矢石的太学生们。
“听卿一席话,朕信心增添不少。”赵桓正色说道:“接下来言归正传,此处军备情况如何?”
胡闳休立即回道:“禀官家,神武右军如今共有两千五百人。弓弩造院已经送来了五百副神臂弓,五千副强弓,一万个箭囊,羽箭两百万余支。”
“南北作坊送来了长枪三万杆,手刀一万柄,大斧五百,骨朵五百。”
武器堪称富庶有余了,赵桓关切的问道:“甲胄情况如何?”
胡闳休面色凝重,说道:“防具方面便差强人意了。按制,步军冬衣有皂绸绵披袄、黄绢绵袄、白绢绵袜头裤、紫罗头巾、蓝黄搭膊、麻鞋。但官家且看,士卒根本凑不齐冬装,只能以自身衣物赞替代。”
赵桓看向远方正在列队训练的新兵,很显然军装并未统一,各种颜色斑驳杂乱,花花绿绿,一看就是乌合之众。
与玄甲红袍,朱旗绛天的精锐之师差距甚远。
冬装,现在是悬于宋军头上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赵桓郑重的说道:“关于冬装,朕稍后会与皇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