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贵下跪行礼,徐秀才没有阻拦,这礼他受得起,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代的师生关系远超现代,是真正门生,一荣俱荣,一辱俱辱。
俗谚语:“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
不过还未等白贵行礼的时候,徐秀才轻咳一声,指了指挂在墙上的孔子画像,“《礼记》中说“‘礼仪之始,在于正荣体,齐颜色,顺辞令。’你先收拾一下,然后祭拜至圣先师,再拜为师。不可乱序。”
白贵恍然,儒家对于礼的重视是要求极为严格的,他内心同时欣喜,先祭拜孔子画像,这意味着徐秀才将他收入门墙,和先前交纳束脩,维持的师生关系不同,这可是真正的师生!
他整了整衣服,眼睛余光扫到后面,看着身后的辫子颇为碍眼。
所谓衣冠,已经沦丧。
但现在不是他考虑这个的时候。
整理衣冠,并不意味着现在的外表邋遢、不洁,而是表示庄重,对至圣先师的尊重。
孔夫子该不该敬?
绝对是该的。
如果没有孔夫子,那么如他一样的贱民哪能入得了学,读得了诗书?!
英吉利和法兰西等一系列欧洲国家,现在可都还是双轨制教学。什么是双轨制教学,例如英吉利的双轨制,一轨是专门为贵族和资产阶级设立的,自上而下的,从大学到初中,进入的都是好学校(文法学校),而另外一轨则是为普通贱民设立的,从小学到中等职业学校。
简单来说,用现代教育来比喻,就是贱民的孩子在上完初中后,只能去上中专、技校,而贵族和资本家的儿子则直接去私立高中读书,贱民是没有资格接受大学教育的!
1933年,英国颁布《哈多报告》,双轨制趋于合流,平民子弟才可进入文法学校,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自孔夫子开始私教肇始,打破周朝官学只教贵族的局面后,贫民子弟也可以读书做官,也可以成为士,这就是至圣先师的伟大。
白贵按照徐秀才的吩咐给孔子画像跪拜叩首九次,转而给徐秀才叩首三次。
如此,师徒大礼才成。
徐秀才抚摸着跪在地上少年光洁的额头,眸光柔和,从口袋里又摸出几颗大红枣,递给了白贵,“去吧,去吧。”
白贵抱着黑漆木板,对着徐秀才深深一躬,从寝室离开。
……
《论语集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