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正在兵部呢,与于老头分说此事利弊,眼瞧于老头不大愿意,这才遣我俩来请王爷前去坐镇,镇住于老头。”
苏城看了脸红心热的老谢跟石头,这俩人算是朝中的少壮派将官,整天想的就是打仗征讨,建功立业。
只有积功才能晋爵,兵部许多的年轻武将,想的也是跟他俩一样。
于谦这兵部尚书不好当,既要调和内外,又要压制这群武将,还要考虑新拓之地的军伍布置,不容易啊。
“走,去兵部看看。”
苏城起身。
石头跟老谢欢天喜地的跟了出去。
三人出了王府,直奔兵部而来。
到了兵部,进了司务厅,见到于谦、俞山、杨信,军情司的几个将军都在。
见到苏城,众人纷纷起身行礼。
于谦让出了主位,对旁边的杨信说着:
“军务之上,还是王爷说了算,我这个兵部尚书打理部务还算是可以,真要处置军务,打起仗来,还是要靠王爷与在座的诸位。”
杨信笑呵呵的说了:
“王爷,于今南方倭乱难平,各处都有百姓遭殃,我辽东金州之地也屡遭倭寇,我联合高丽,多次征剿周遭的倭寇,打杀了一批,也算是问出了些东西。”
苏城端起桌子上的茶水喝了一口,向于谦看了一眼,于谦做了个你随意的姿势。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我等抵抗外敌侵略,开疆拓土,都是有利可图之事,杨总兵,你说说,我等入侵倭国,有何好处?”
杨信一下就哑巴了,他可以跟别人说击溃倭国老巢,让倭人没有能力入侵,但是他知道这个理由可不一定能骗得了王爷。
倭人国中的虚实,王爷说不定也知道,忽悠于尚书不成,顶多是被数落几句,哄骗王爷不成,这代价自己可受不了。
“我抓了些倭国的贼寇,有些个耐不住酷刑,招了些东西,末将选紧要的,禀报给王爷听听。”
“其中有个倭寇招供,他说自己是四国的,属于木叶家的武士,据他所言,倭国正在大战,四处战火四起,逃难的人四处逃窜,他们听说大明富饶,却不想逃到了高丽。”
“现在倭国正在内战,若是我大明大军一到,肯定能够拿下倭国四岛,占据倭国,将倭国化为我大明的土地。”
旁边的都督曹义冷笑一声:
“化外之地,孤悬海外,粮草补给不易,如何掌控这样的大岛?”
“这样的大岛,又能给我大明带来什么利益?”
杨信偷眼瞧了苏城一眼,见苏城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立即就壮了胆气:
“曹都督此言大谬,你如何知道这倭国不能给我大明带来利益,单是一个可以拿出来作为封国的四岛,就是很多皇族向往的好地方。”
曹义冷笑一声:
“封国?”
“杨总兵倒是志存高远,还想着封国一事,宁王爷尚且不能拿到封国,更不要说朝内的宗室了。”
“我先说一下我的态度,对倭国用兵,我是不赞成的,任你杨信说出花来,也改变不了倭国贫困的事实,于我大明无丝毫裨益。”
旁边石头梗着脖子嚷嚷了:
“曹义你这是偏见,看杨信在辽东干的比你好,就反对人杨信,你这样的,度量堪忧啊。”
老谢也瞎起哄:
“对对对,杨信干的好,你老曹就眼红了,害怕杨信建功立业,超过你不成,这心胸不大啊。”
曹义不搭理两人,跟两个莽夫计较,得不偿失。
反倒是侍郎俞山在一旁做了和事老:
“肚量之事再议,咱们现在论的是东征倭寇之事,两位伯爷若是没有什么见解,就不用与曹都督再争论了。”
杨信接着说了:
“倭国孤悬海外,于我大明而言,攻打下来确实得不偿失,所以我以为,可以与高丽组成联军,以高丽兵为前锋,攻打倭国。”
苏城摆手直指了杨信:
“倭国应该还是有东西的,据我所知,倭国此地,徐福东渡时曾到过此地,此地多地震、火山,亦多白银,地下埋藏之白银颇多。”
听到苏城的话,众人的目光一下就亮了,尤其是几个贪财的,脸都红了起来,仿佛看到了一大盘的白银在眼前。
于谦也沉吟了起来:
“王爷,可知倭国有多少白银?”
苏城摆了摆手:
“我怎知道,终归是不少,这样吧,令杨信先遣通晓倭国语言的精干夜不收入倭国,探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