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数年时间,就可以给整个平安邑的年轻人完成扫盲。
至于那些上了年纪的人,按照这年头的平均寿命,他们也活不了多久,死光了就没有了。
古人为什么说“三十而立”呢?意思一个人活到三十岁,父母基本上都没了,没有老啃了,必须靠自己了,不立不行了。
所以这句屁话在现代社会是不适用的,人均寿命七八十岁,当然是一直啃老一直爽。
……
春节过后,就是春耕。
去年商民们发现的那群野生黄牛,在虞姬的帮助下,都被成功驯化。
如今,商民们利用黄牛之力,已经在乌苏里江两岸开辟出了大量的土地。
今年种植的五谷,都是经过风曦和琴娴的团队进行改良筛选过的。不过粮种的筛选是个漫长的过程,如今时日尚短,产量远未达到后世应有的水平。
但相比之前还是提升了不少,根据琴娴的计算,今年小麦小米高粱的亩产都可以达到二百公斤左右,大豆的亩产则可以达到一百公斤。
而麻这个东西被胥余禁止种植了,因为商民们为了取得麻纤维,做法就是直接把麻梗泡在乌苏里江里,这对乌苏里江的污染十分严重。
当然,如今胥余治下的人口越来越多,人人都要穿衣,靠丝绸那是扯淡,所以麻还是要种的,不过要挪地方。
经过筛选,胥余的目光瞅准了半岛的清津市,这地方在半岛东海岸的北部,轮城川河口,离平安邑三百多公里,走海运十分方便。
胥余决定在此地建造第三座城市,这座城市主要种植棉、麻、桑等农作物,以纺织业为主。
棉花是去年从美洲带回来的,经过培育,已经产生了足够播种的种子。
这座城市被命名为织邑,城主由康侯担任,康侯家族原本在箕国是主持礼乐的,来了平安邑之后,也派不上啥用场。
如今要创建织邑,胥余想着穿衣啥的倒是和礼乐能搭上两毛钱的关系。而且康侯整天在家抠脚也不是个事,一甩手,就让他当城主了。
除了抽调五百商民作为骨干之外,完成城墙修建的数千奴隶也都跟着康侯到了织邑,他们将在当地完成城市的建造工作,胥余打算在织邑建造完毕之后,就给与他们自由民的身份。
种地的农民则以朝鲜人为主,他们本来就是农耕民族,培训起来比较方便。不过延边的朝鲜族是不能动的,炼钢的任务更重。那就只能去劫掠。
胥余把骑兵拨给了康侯,让他自己去半岛南部劫掠人口。不管他劫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