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皮鞋、套鞋、尼龙袜子、卡普龙袜子等等,凭“工业品票”供应,“工业品票”的发放数量与工资收入“正相关”。
布鞋、棉鞋、布袜子凭布票供应。
有所谓“节约领”者,就是衬衫的“领头”,穿在里面反正看不见,可以省钱省布票。
又有所谓“765皮鞋”者,是猪皮制作,不须凭票,一般人买来上班,或者学生穿用。
“毛的确凉”裤子每条约20多元、“棉的确凉”衬衫约10元、牛皮皮鞋每双约20多元、呢绒短大衣77元、尼龙袜子25元、羊毛围巾5-10元、混纺围巾2-3元、羊毛绒线20多元一斤,混纺的10多元。
流行的“元宝针”厚毛衣,男式的,一件需耗费绒线2斤、衬衫、夹克衫、卡其裤子等每件约10元、棉袄约15-30元、罩衫约10多元。
再来说说关于“住”方面的,
(本来打算按照“衣食住行”的顺序,但是“食”最琐碎复杂,不如参照考试的办法,先把比较简单的题目做了。)
先说“住房”,海市大概算是全国最困难的了,三代人住一个12平方米的房间,包吃包撒,并非罕见。
一般情况,海市人多住在市区弄堂狭小拥挤的“石库门”房子。
上者,有“新式弄堂”、“公寓”等;下者,有大量的“棚户”,就是最简易的小房屋,一般都是“私房”。
典型的传统弄堂“石库门”房子的结构,大致是这样的:
底层:有前门和后门。前门进去,是一个小天井,4-6平方。然后进入“客堂间”,约20-28平方不等,一般比较阴暗潮湿。
再深入,经过楼梯和小卫生间,到达厨房,约6-8平方,厨房有后门。
上一道楼梯,到达“亭子间”,约6-10平方,朝北,阴冷。
再上一道楼梯,到达二楼“房间”,面积与“客堂间”相等。
再上一道楼梯,就到了一个小晒台,也就是“亭子间”的房顶。
再上一道楼梯,是“三层阁楼”,三角斜顶,“老虎窗”,人能够站得直得面积大约12平方。
这样得房子,原始的设计,是一家人居住。
“客堂间”会客,二楼“房间”是卧室,“亭子间”和“三层阁楼”堆放杂物,结构和现在的“联体别墅”相仿。
解放前,“亭子间”往往就是许多穷文人租住的地方。
解放后,一般这么一个房子会住进四家人,最多的有七家的(子女结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