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得到充分武器装备补充的土第三集团军发起联合进攻,土第二集团军掩护其侧翼。
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个适合进攻的时间。
正值冬季,道路泥泞,山麓结冰阻塞道路,暴风在高加索肆意席卷。陆军的任何行动在这种条件下都必将失败。
所以,土军只是让火炮不断轰炸敌军阵地,以损耗他们的有生兵力,从而让俄国的处境更为恶劣。
俄军也不敢出来打土军,只能被动挨炸。
想要用火炮反击,可炮弹早已告罄,后方工厂也几乎丧失了生产能力。
库斯特希望轰炸一直持续到仲春,再发起总攻。这样会使接下来的战斗变得更为轻松,好取得一个酣畅淋漓的胜利。
可战争瞬息万变,没有时间让他这么悠闲。
为了缓解俄国的压力,英法联军不断进攻德国西线。
同时,英国联合埃及阿拉伯人进攻阿拉伯半岛。
还有一部分协约国军队集结在地中海区域,紧逼土耳其海峡。
但这些都无法使库斯特关注起来。最致命的是俄国,他们在经历一次失败后,迅速吸取经验,组织出了一个高效的指挥集团,由一个人对其统一指挥。
据可靠消息,新上任的俄最高总指挥就是曾被库斯特击败的第八集团军司令官布鲁西洛夫。
他在加利西亚战役中从侧面袭击奥军,并取得大胜,从而声名远扬。
在库斯特发动的解围普热梅希尔战役中,他的集团军受损程度也是最低的,因此当上了总指挥。
虽说俄军对内部的调整与库斯特无关,可接下来发生的事就与他有关了:
俄军在经过仔细比较后,认为德军>俄军>奥军,于是在西乌克兰地带集结重兵,并发起一系列攻势。
战役一直持续到2月8日,结果令人大跌眼境。即使拥有着保加利亚的援兵,奥军仍被打退了50公里,波兰东部也重回俄国的掌握中。
但好在奥匈仍控制着一定的俄国领土,还不至于丢人丢到家。
这样的失败只能归咎于奥匈。如果不撤掉库斯特,依靠坚固的防线,就算上帝亲自出马也打不下来。
这场历时较短的战役,换来的影响却很大:
其他国家参与同盟国的热潮已经停住。
意大利又开始在两个军事集团之间来回徘徊,罗马尼亚也再次把军队撤回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