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货就直接建了一个养猪场,还花重金悬赏会阉猪的屠户,最后还居然真的被他搞成了,大批失去人生梦想的二师兄躺在养猪场里一动不动,十分好养活,将一些吃剩下的鱼骨磨成粉,陪着一些食物残渣,就能满足它们。
一天天的只顾着吃和睡。一窝窝生的虽然没有后世这么多,但也有四五头这么多,这项当初只为了满足公孙路口腹之欲的农场,被路过的管宁所看重,他觉得这项技术会对辽东民生有很大的提高,猪肉是贱肉,世家贵族,达官显贵们不吃,只有百姓吃,这些失去梦想的小猪没有了之前的好动,更容易长膘。
之后管宁便以提高辽东百姓的菜篮子为借口,全面接管了养猪场的运作,在榨干公孙路脑子里的那点关于养猪的二三事后,正式扩大的养猪场的规模。而公孙路也终于发挥自己作为重生者的正确使用方法。开始制作各种美食,如馒头、包子,饺子还有后世的东北大串,单经在巡城的时候就经常看见公孙路带着赵云、太史慈和郭嘉蹲在城墙上,烤着大串吃起来。
当然主角虽然是个吃货,可他对这个时代的发明也不只是吃,当田豫送来不少牛羊后,公孙路觉得直接把羊毛扔了或是烧了,有点浪费,就直接让工匠看能不能将这些硝制,然后编制成线,织成衣物,然后一件件羊毛衫。
羊皮大衣便开始出现。火炕、地窖、等等一系列后世的实物逐渐出现在辽东百姓的家中。
这些发明给公孙路带来了巨大的声望,这些日常的小发明也许算不上能完全改变这个国家,但给百姓的生活和民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当这些发明顺着辽东的客商传遍整个大汉北方四州以后,整个北方都开始传扬公孙路的事迹。
就连袁绍都赞叹“公孙二郎真乃济世之才,恨不与其相见!”。
他此刻还不知道,这位公孙二郎就是公孙瓒之子,毕竟公孙一族在辽东、辽西都是大族。姓公孙的有许多人。
袁绍的老师郑玄则评价公孙路为“路之贤,犹如麒麟之于辽东,虽远却泽被北州咦!”
公孙路也没忘记此刻襄平所在的地域是后世的辽宁省,此地的煤炭和铁矿都可以说是闻名全国的。
很干脆的派遣熟悉矿藏的匠师在鞍山一代寻找矿藏,已经发现了好几座露天铁矿,公孙路安排邴原亲自负责安排开采铁矿和煤矿的事务。
就在这一切都似乎十分美好时,公孙路也感觉离自己的最初的梦想越来越近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给公孙路的养老生活带来了一点点波动,嗯,相信我,就一点点。
看着左边的杨麻树,又看了看右边的白桦树,公孙路心里暗自点头,长得真好啊....个屁啊!
大汉朝的辽东此刻哪有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