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街头的招工告示中,要求文化程度的只有两张,一张是合作社会计培训班,招小学毕业生。
一张是粮站,招初中毕业生,说明将分配到条件艰苦的山区售粮点工作。
冷骏便去粮站报了名。
这时招工告示虽未明言,实际只招城镇居民,农民自己进城找工作已成记忆。
招工的因见他填的大学肄业学历,便收了他填的申请,叫过两天来听消息。
他便在仙鹤堂住下。过两天去一问,录取了,叫去粮食局上班。
“不是说的到山区售粮点?”
兽蛋儿是对粮食局反感,不愿意也去干征粮一类的事。
桌对面的是个眼镜,透过镜片像看稀奇货一样打量他:“你是个有野心的!”
便说目前售粮高峰期未到,暂时做余粮调查,也可押送运粮船,可选其一。他便选择了押送运粮船。
这日,他在运粮船船头上,见雾霭中隐现一群平顶的山丘,问老船工那是何处。
老船工很惊讶:“啊,你什么眼睛?你说的一座座平顶的山,只是像,并不是山,叫谎粮墩。它在那座山的背后,从船头上,我驾了一辈子船,从没有看见过!”
谎粮墩是本省有名的古迹,年代最早说是黄帝伐蚩尤时的,最迟也说是巴国的,巴军征远粮草匮乏,将军巴蔓子以土为墩,覆米其上,迷惑敌人。
经过两千年,几十个土墩每个都还有一丈多高,底部有房间大小,其上渐颓。高处鸟瞰像盘棋局,既是古迹,又是奇迹。
大山里的官庄售粮点是一座两进院子,门厅摆张两抽桌,开票卖粮。前院房屋除存放粮食外,有两小间用作职工住房。
一间住冷骏和一个叫小丁的青年,一间住姑娘小罗。办公室和郑主任的住房在后院。
买粮的基本是农民。农民秋后需向国家粮站交公粮、卖余粮。余粮指交完公粮、留足口粮后多余的粮食,由国家统购。因余粮由国家定价和购买,二者统称公购粮。
农民交粮,要交好的,不好不收,留给自己吃。往往几十里山路送公粮。
这后来变成了“四粮”,即公粮、余粮、提留粮、战备粮。提留粮用来备荒,暂存大队,过后还要自己贴劳力送出去。
战备粮”用于准备打仗,依据为最高指示“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这同样暂存大队。
农民卖余粮后在来年三四月青黄不接时,向乡里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就可到当地粮站领一个购粮本,以比卖余粮时贵一些的价,去粮店买一定数量“返销粮”。
国家何以不干脆少买农民的“余粮”,以免在干部虚报“丰收”的情况下,把农民的口粮、种子都买去了?
国家这倒不是为了要赚这几分钱,据说是因为家业大了,所以尽量先收上来再说吧!
政府“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农民反正有田野山川,必要时可打野菜树皮的主意,城里人是不可以啃烟囱啃电杆的呀!
并且所谓的“社会影响”也就担心城市,“农村社会”这个词是压根儿就不见诸于报刊的。
而农民打的粮食卖“余粮”后本来就紧巴捏巴,秤盐打油生病还得再卖一点粮,到揭不开锅的时候再想办法弄钱买粮。
少数有两个钱的农民想把肚子吃得撑一点,想各种门道花少量的钱,向没有钱买粮的人要来购粮本。
如此一来,从三、四月起至秋收前,官庄售粮点管的两个乡、方圆数十里范围,来买粮的天天排长龙。
冷骏每天就干这种单调的工作:接过购粮本,划掉旧数字,写上买粮数字和余粮数字,盖个章。
同时抽屉里还有相应的存根,二者核对无误。他再唱出秤粮的品种和斤数,那边秤粮去。
青年小丁和姑娘小罗,一个秤米,一个秤粗粮。有时负责人老郑来和冷骏坐在一起,一个接购粮本,一个核对存根。
这一来,秤粮的就搞不赢了,所以老郑来与不来,对工作效率关系不大。
小丁和小罗,小丁大一两岁,两个很快耍起朋友来了,算天作之合。
这里出铁核桃,壳坚不可摧,山民任它碾落成泥。
这天下班后小罗拾些核桃回来,泥小丁为她敲核桃,小丁用石块甚至用刀背砸,都毫无效果。
当小罗不在时,小丁递一颗给冷骏,涎脸道:“骏哥,你敲破了,我喊你爸!”
冷骏接置桌上,四指环扣,单伸食指头一敲,桃壳便“玉碎”,桃仁裸现,还不摇不晃。
小罗悄悄走来了,站在小丁背后。惊得张圆了小嘴,旋又抿嘴笑着,向骏哥挤眼睛。
冷骏本来算了的,见了小罗如此俏皮的表情,便对小丁道:“喊爸,不然弹个波罗!”
弹波罗是用拇指肚扣住食指,食指甲弹在对方头上,肿起个“波罗”。
小丁虽也看见了小罗,还是赶快叫了一声爸。
并捕捉到了小罗一闪而过的笑容。不说是自己有言在先,反而觉得冷骏在羞辱自己,由尴尬转而产生几分恼恨。
有许多买粮者长途奔波,只买几斤十斤粮食,而粮本上明明还有二三十斤!
“唉,这么远的路,又排这么长的队,你咋不多买点?”
&nbs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