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寡妇具体叫什么名字,村里人都不知道。反正大家从一开始就这么叫。而且最重要的是李寡妇从来没有结过婚,更何谈死过丈夫。
但为什么要叫她寡妇呢?究其原因,可以追溯的历史早已被人遗忘。但是关于李寡妇这个人,还是有介绍的必要的。
李寡妇爷爷辈是从山东聊城迁来飨堂村的,当年刘邓大军跨过大别山。
李寡妇的爷爷刘青山在一次侦查任务中负伤,因此无法随军前行,就留在飨堂村养伤,并认识了照顾刘青山养伤的李寡妇的奶奶陈氏。
刘青山由于枪伤过重便在部队继续前进的时候没有跟上,留了下来。之后也再没有回到部队,而在余下的战争中一直未能参加,心中也是遗憾。
后来全国解放,刘青山也就定居在了飨堂村,并和一直照顾他帮他养伤的陈氏结为夫妻。
此时地飨堂村在经过战争后,因为所有人都未受到严重的战争波及,因此战争一结束,所有村民便能继续安居乐业。
这也算是一大幸事,当时的族长都归功于李寡妇的爷爷,正是由于他的留守才使得村子能够在战乱中处于相对稳定。
当然,你可以说这只是族长的一厢情愿,但是毕竟当时李寡妇的爷爷刘青山是飨堂村唯一的党~员,而且负伤时也是军队的干部。
有这两个光环的加持,不得不让族长另眼相待。而且每次村民在刘氏祠堂进行春耕大祭时都把刘青山安排在主位,而且恰巧刘青山也姓刘,虽然他这个刘是鲁地而不是中原的刘。但是在当时族长长期以往的敬之以上宾,全村人也就对这位鲁地刘氏看做成本地刘氏无异。
而且,刘青山本人虽然身为党~员的军官,但却为人低调实诚,很受普通村民的爱戴。最后,飨堂村当地的几大刘氏家族也承认了刘青山在飨堂的地位。
直到发展经济的特殊时期,刘青山在上级政府的批准下,飨堂村当地几大刘氏家族的支持下,自然而然扛起了发展经济的大旗。
虽然此时他已经有七十多岁的高龄了,但依然精神矍铄。作为一个山东大汉,刘青山很有主见而且固执。当然这也成了飨堂村没落的一大原因。
之前提到,当年种果树和种麦子的想法其实就是刘青山提出的,刘青山作为犯了大错,再加上遇上特殊的年代和特殊的政策,这些都搞的飨堂村民苦不堪言。
所有村民不敢把这账算到他头上。只是等到他去逝,李寡妇的父母开始受到排挤,最后李寡妇从出生开始就受到同村人莫名的欺负。
年纪小小的她十分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爷爷是干部,是军官,而自己家却过的比普通村民还要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