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夜的休整,众人吃完早饭后便跟随商队赶路,许是真的是畏惧于北地小侯爷的威名,又或许是对于一个苟延残喘的家伙生了一丝怜悯,跟随商队连赶了四五天路,除了晚上休息基本一直在赶路,都没有遇上一波刺杀。
此时距离长安不过两三日的路程,前方马上就到了天下第一雄关的潼关,潼关号称又百二重关,意思就是说,有两个人守在潼关,便能抵挡百人的进攻,此番说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大体上也能让人理解潼关的险峻。
最为关键的地方是,只要进入潼关,便是名副其实的天子脚下,想来是无人敢再动手的,至少当今天圣人还是在意所谓骨肉名声的,当年北地王所谓的谋反,圣人也只是在其自缢后下了一道贬王爵为侯爵,并令其子继承爵位再统领十万北地军民。
这一番操作,饶是对于此案并不服的星云阁学子,也没有什么能够再争辩的,毕竟,人死了就是死了,为一个死去的人去争夺些什么名声,不值当。
若干年以后的书上一定会对此评价道,北地王骄阳跋扈,谋反未遂畏惧天威自杀,圣人作为帝王大度又念及骨肉亲情,所有后人都会追捧他收复北地,休养生息强国富民的伟绩,而不会去为一个“谋反”的北地王,去争些什么不平。
当然,这些都是王佐和李长安二人私下里采购物资时同说的,李长安觉得分析得很有道理,似乎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但他就是觉得,这样并不对,不公平,为什么青史留名的是远在京都的隆庆皇帝,背负骂名的却是马革裹尸,出生入死的北地王呢?
李长安觉得,自己八成是想不明白的,这并不是他晓得的道理少,而是就算历代圣人探讨这个话题,恐怕也只能得出一个看着像道理的道理——天下大义。
“长安,还是你出的主意好,我们乔装成旅商,这一路上都没人来刺杀小侯爷。”
赵宣儿略带骄傲的语气说道,颇有一股邻家儿子初成长的意思。
对于赵宣儿的吹捧,如果是往日李长安一定会儿非常的开心,并且再自说上几句自己在话本上看到的语句,那些在旁人看来很尴尬中二,在他看来却如所谓圣贤书中言一样的道理。
今日的他只是摇了摇头,随后苦笑道,“恐怕不会这么容易躲过去的。”
是的,此次要前往长安的少年们除了赵宣儿还是想的乐观一些,其余都在疑惑,按理说到了这里如果再不刺杀,那想必进了潼关后是没有机会了,难道真的对这所谓的北地余孽生了一丝怜悯吗?
就在众人的思绪都在盘算着各自想法的时候。
“诸位公子小姐,我们马上就到潼关了,大概再有三日的光景就能到达长安了。”
一道爽朗的声音打破了众人的思绪,众人回头一看,一个五大三粗,满脸胡茬的汉子,来人正是此番早在洛阳城就打点好的商队领队,范长生。
他的年龄据他自己所说,并没有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