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忠点点头:“思远所言不差,只是这南中豪帅们实力盘根错节,且那些蛮人多有依附,恐一动而牵全身,届时若是南中不稳,恐于北伐大业不利啊。”
诸葛瞻摇摇头:“都督此言差矣。”
“我大汉如今只有一州之地,北伐欲要成功,必须集合全州之力,上下同心,才有成功的希望。”
“南中之地广大,汉蛮杂居,人口极多,乃是我大汉补充兵源的上佳之选。”
“都督也知道,我大汉如今兵力不足,除了钱粮之外,便是这兵源不足的原因。”
“另外,南中地区有储量相当大的铁矿和铜矿,所以,彻底掌控南中势在必行。”
诸葛中当然不会忘了,在云南东川和昭通这里有一个大铜矿。
要知道,在清代的时候,滇铜年产一千余万斤﹐产量盛时约占全国铜产量的95以上。
实际上云南地区有铜矿在《汉书·地理志》上就有记载。
马忠自然知道这个事情,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就分建宁、越隽、永昌三郡地置云南郡,郡治云南县,辖云南(今祥云、弥渡)、蜻蛉(今永仁及大姚北部)、弄栋(今大姚南部及姚安)、姑复(今华坪)、遂久(今永胜、丽江)、邪龙(今巍山、漾濞、南涧)、叶榆(今大理、剑川、洱源、鹤庆)7县,隶属庲降都督府地。
实际上,蜀汉朝廷最重要的经济来源,除了蜀锦以及现在诸葛瞻开发出来的马钧纸以外,就是用南中的铜矿铸币了。
甚至于,蜀锦和马钧纸在整个蜀汉朝廷之中占比都是较小的,完全比不上南中铜矿铸币。
后世的考古中,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蜀国和吴国没有发现过魏国的钱,在蜀国没有发现过吴国的钱。但在魏吴两国都大量发现蜀国的钱。
这等于说,蜀国的市场上没有魏和吴的货币,而蜀国的货币却在魏和吴的市场上流通,也就说明魏国和吴国认可蜀国的货币,说明蜀国货币属于硬通货。
这就完全得益于南中铜矿铸币了。
当年,诸葛亮之所以征伐南中,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得到南中的铜矿。
当时的情况是什么情况?
关羽丢了荆州,孟达带走东三郡,精锐损失殆尽,加上猇亭之败,刘备留给诸葛亮的蜀汉千疮百孔。
正如诸葛亮所说,益州疲弊,存亡之秋也。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那么最快的恢复国家实力的方式是什么,诸葛亮选择了南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