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名字,官职籍贯也都标得清清楚楚。
其中不乏有梁易比较熟悉的名字。
其中官职最大的是吏部尚书来臣俊,和户部尚书严之书,皆为当朝从一品大员。
剩下的人分布在朝堂的各个位置。
兵部左侍郎、工部右侍郎、刑部司务、礼部的几个郎中,六部一个不剩。
甚至是大理寺的大理寺少卿,鉴查院左右御史。
就连五军都督府和京兆府都没有幸免。
看着密密麻麻的名字,梁易眉头紧皱。
这些要是追查下来,上京还不杀得人头滚滚。
现在看来,朝廷居然还动不得这里面的大鱼。
果然,在梁易将奏章还给周帝之后,楚孟德忧心忡忡的对周帝行礼说道:
“陛下,此次贪腐案牵连之广实在闻所未闻,若是要深究的话……”
楚孟德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意思在场所有人都懂。
朝廷中基本上所有叫得上名字的部门基本都有人参与,若是全部一查到底,那么朝廷连一天都运转不了。
法不责众,就是这个原因。
就目前这个情况,朝廷最重要的是维持稳定,。
先只抓几个典型敲山震虎,等这段艰难的日子过去之后再慢慢清算。
这个道理周帝也懂,可是那些人贪墨的不是别的,而是整整两百五十万石赈灾粮。
现在天灾四起,灾民遍地,若是没有这些粮食,不知道能不能熬到秋收之后。
就算能熬到秋收之后,可是就如今的情况来看,淮南、中原等几个产量区今年怕是一粒米都没有。
仅仅靠蜀地和关中,是养不活这么多人的。
汪得水也非常的焦急。
三公之中,他是最直接了解到人间疾苦的。
如今上京接收了十八万的难民,一直靠着国库中的陈米吊着命。
义赈司施的粥越来越稀,眼看就要撑不住了。
每天都有人死去,每天都有人闹事。
现在还能活,没几个人愿意跟着闹事,要是哪天把他们的那碗稀粥也断了,那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朝廷陷入两难的境地了。
&n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