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民如子固然精彩,可游客们更喜欢听的是斗奸臣,怼昏君等激烈对抗性质的故事,在李一瀚李公身上可有?”金华斌听了李村长的一段故事后问道:“记得李公与严嵩处于同一时代。”
李村长来劲了,道:“这倒真有,听我慢慢道来。与面对百姓时的侠骨柔肠不同,面对权贵豪强,先祖李公则是铁骨铮铮,疾恶如仇。就任安福知县时,一位姓沈的御史到安福,对李公公事公办的接待很不满意,认为是对自己的怠慢,当众大发雷霆。但李公视安之若素。御史是干吗的啊?专门挑官员的毛病上奏皇帝的!沈御史百般挑刺,结果竟然挑不出李知县的一点毛病,不禁深感敬佩。面对御史的称赞,先祖李公居然一样无动于衷,也没表现出怎么高兴的样子。沈御史叹道:“李知县真可以说是宠辱不惊了。”
金华斌点了点头说:“由此看来,沈御史乃是性情中人,并非奸臣,故事虽精彩,但正反之争并不激烈。”
李村长搓了搓手说:“精彩的在后面,先祖担任江西按察司佥事时,当朝宰相严嵩虽然家在袁州,但产业都在南昌,家人仗势胡作非为,先祖一点也不顾情面,都依法予以严惩。严嵩当时权势熏天,生性奸险,一句话就能决定别人的生死,很多江西士大夫奴颜婢膝自认干儿子,或者与严府的家童奴仆结为兄弟,所以升迁都很快。只有李公与另一位林佥事与众不同,风骨铮铮,矜持自守,所以五六年都没有得到升迁。一次进京,自然得拜会朝廷首辅严嵩,其他官员都带着厚礼,多的有“数百金”,只有李公是空手去的。见面时,严嵩对他说:“李先生资历很深了啊。”这句话耐人琢磨,“资历深”就是你李某人在这个“佥事”职位上很久了,一直升不上去,知道为什么吗?想升官吗?李公淡淡地说一句:“还有比我李一瀚资历更深的人呢。”升不了官的人多了去呢,无所谓!后来,李公还是升迁了,当了山东参议。当时山东的风气是,官宦人家田地多,但都赖着不交纳田赋,乡里百姓田地少,田赋却交得多,因为官宦家拖欠的赋税要大家分摊补齐。有个编修叫梁绍儒,是严嵩的干儿子,最为牛气冲天,一直不交田赋。李公到任后严令追缴,梁绍儒跑去找干爹,严嵩无奈地说:“李某人岂是可以说情的人?”梁绍儒知道势不可挽回,勉强交了一半的粮。李公不依不饶,全部征收才罢手。”
故事确实精彩,但也只是斗倒了严嵩的一个爪牙,应当是李一翰官小职微,还不值得严嵩视他为对手,不知后来他的仕途顺利后,是否正直依旧呢?带着这个疑问,金华斌静静地听着李村长继续往下说道:“先祖李公一瀚任职大部分时间担任的是“谏官”,专司对君主的过错规劝之职。所谓忠言逆耳,历史上有“文谏死”的说法,尤其是明代皇帝是历史上最为严苛刻薄的,稍违心意,不管多大的官都有可能在朝堂上“廷杖”致死。所以很多“言官”选择沉默来保全性命。李公在《开言路疏》上指出当时“言官”杜口结舌、三缄其口的风气:“居科道者,搜讦小事以塞责,或泛论迂缓以免祸,至于国家之大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