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襄被召见后的第二日,这个年轻的户部六品主事,得了圣眷擢升为户部郎中,主管一郡赋税粮仓权柄极大。
以这个年纪做到五品官员,昨日朝会前还名不见经传的吴襄,引起朝堂上下一片哗然。
数位老臣心忧他提出的国策一旦施行,会断了各大士族的财路,集体劝谏后主都被他一一驳回,一时成为南召朝堂最炙手可热的新贵。
擢升户部郎中的当天,他便得了后主的密诏,以一郡之地为样板,施行改制若有成效再举国推行。
足足一年衣不解带的清查,加上皇帝亲军在旁协助,辖下一郡之地,地方豪强乡绅所藏匿的人丁良田无所遁形。登册田地增加了一倍有余,登册人丁增加了数万户。仅仅是当年所补缴的田税与人丁税,就超出了该郡以往十年的财赋总和。
待这个消息传回定西城,后主大喜过望,立刻将吴襄召回朝堂,选拔寒士赶赴各地施行此策。
仅仅三年,国库充盈,粮仓爆满,南召国力空前强大,吴襄也做上了一部尚书的高位,那时这对君臣似乎真的做到了中兴帝国的愿景。
后来,这些巨大的成就让后主起了开疆拓土之心,竟然骄狂到与周边数国挑起争端发动战争。
凭借强大的国力,南召军队前几年几乎没有任何败绩,极为顺利的占据了周边数国的边境土地。
后主眼看初次起兵就得了好处,一而再再而三的对外用兵,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府库,哪里经得起这么消耗。好在吴襄开创了新税法,将读书人,甚至僧人道观,这些以往豁免缴税的群体重新纳入征税范畴,又细化了商人经营不同种类买卖的缴税比例,还将盐铁买卖,铸币权这些事关社稷的关键营生收归国有,这才堪堪撑住了南召的军费花销。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阅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只要推行改革,就需要流血斗争,好在后主最不缺的就是胆识,只要有人阻碍新政,无论官职大小一律抄家流放,加上吴襄推行的新政兼顾了佃户农人的利益,才没在南召酿起大的动乱。
按理说,只要南召后主肯缓上十年光景,积累实力,即便真的对多国用兵,也不至于短短数载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可惜,人心是善变的,以往的明君没了半分耐性,对手下将领也越发的苛刻,偌大的朝堂容不下任何质疑,再后来沉迷酒色,性情也变得多疑残暴,任用太监宗亲参与国事,不擅掌兵却偏要处处掣肘前线将领。m.
时常出现,一份政令尚未传到前线,一时心血来潮便发出另外一份政令的情形。完全背道而驰的两份政令传到前线,统兵将领苦不堪言,最后干脆按兵不动,即使贻误战机也不愿主动出击。军中甚至形成了,多做不如少做,少做不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