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人们遇到过很多的等待。等待无时不在,从儿时等妈妈回来做饭,中年时等公共汽车上班,老年时等儿子探亲。“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人人都有过这甜蜜中焦急的等待。还有等待下课,等待放学,等待回家;等待久别重逢的朋友,等待被延误的飞机,等待明星的演唱会;等待春节的团聚,等待金榜题名,等待贵子的来临……等待中有欢乐,有忧虑,有无可奈何,有迫不及待,它们中间渗杂着人间百味,还不知不觉中让人们学会了忍耐、宽容、选择、拒绝的果断、守时、守法和守纪律,并且让人们倍加珍惜得来的机遇与成果。正如人们常说的“必须懂得等待”。
等待也是一门科学,而并不是对效率的谋杀。
从1995年开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合作,开始对中国也是世界上仅有的4个野骆驼分布区进行调查,通过5年考察,6进罗布泊,于2001年2月10日向世界宣布:在中国青藏高原的北部沙漠盐碱地带发现野生双峰骆驼。
为了让老百姓在电视上看到这些珍稀动物,中国中央电视台组织考察队,前往那个地带进行拍摄。
2001年4月11日,考察队出发,选择红柳沟作为“守拍”地点。因为这里有方圆几十公里内惟一的水源,而且植被茂密,没有发现狼等野骆驼的天敌。他们在这里寻找了很久,没有发现野骆驼曾在这里出现过的踪迹。最后,他们发现,这里曾经有人放过羊。野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在人活动的地方,它们不会出现。
于是,考察队只好放弃红柳沟,另寻“守拍”地点。后来在库姆塔格沙漠腹地一个叫兔子沟的地方发现了野骆驼的踪迹,就在这里扎营留宿。
为了不让野骆驼发现,他们藏在掩体里,不敢说话不敢动,只能趴在那里,悄悄地喝点水,吃点东西。这里不仅酷热、干燥,而且连动物也很少出现,再加上自己不能活动,不能说说笑笑,时间的难熬,可以想像。这样熬了一分钟又一分钟,一小时又一小时,一天又一天,野骆驼仍然没有露面。
在兔子沟扎营后的第7天19时,观察人员准备离开掩体回营地,因为按常规,野骆驼在这时应不会外出找水喝了。但就在这时,考察队员在最后一个尚未收拾的拍摄机的镜头上发现了约2公里外的一个小黑点,一峰大的雄性野骆驼。这峰野骆驼也许发现了考察队,没有继续向前走进河谷喝水,慢悠悠地走了。当晚,考察队员们既兴奋,又担心,生怕野骆驼因发现人迹而不再出现。幸亏,他们想到了一些例外,即野骆驼在有些特殊情况下也不怕人。1995年5月12日,他们中的一些成员曾经在最近时仅距野骆驼30多米处对两峰野骆驼进行了观察。因为那是一对母子,小野骆驼刚刚生下来,体毛尚有些湿润。为了保护新生儿,母野骆驼也就只好准备“从容就义”了。他们分析,野骆驼一般7天喝一次水,他们正好等候了7天,此处是方圆几十公里内惟一的水源,只要此处有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