辙的兄弟情深却是历经考验的,哪怕过去千年,这份感天动地的兄弟情仍然为人所乐道,要我说,这当真是华夏好兄弟啊。”
“好了,咱们现在就来说说二苏的兄弟情,首先要说的是,苏轼比苏辙大两岁,两个人从小一块长大,一块学习,一块玩耍,即是兄弟,又是良师益友,可以说,苏轼二十岁以前,一直和苏辙形影不离。”gòйЪ.ōΓg
“二人不但吃住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就连科举都在一起,同时赴京赶考,同时考中进士,一直到苏轼独自赴凤翔上任,两人才分开,但是分隔两地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对方,苏辙在想哥哥的时候作诗:‘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而苏轼独自赴任,也非常想念苏辙,不时的写诗寄给苏辙。元丰二年,乌台诗案发,苏轼在狱中受尽折磨,苏辙在外边想尽办法救苏轼,苏轼在狱中以为必死无疑,作诗与苏辙作别:‘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苏轼想到自己死后,家眷还要弟弟照顾,这样拖累弟弟,真的万分愧疚,可此时苏辙早就将苏轼的家眷接到身边照顾。”
“苏辙还上书神宗,大致的意思就是臣就这一个哥哥,从小就相依为命,臣愿意用官职换取陛下留哥哥一命。后来神宗感动于二人兄弟情深,再加上苏辙多方活动,最终苏轼死里逃生。”
“苏轼喜欢说话,喜欢发表观点,他性子直,有什么说什么,但是苏辙相较来说比较圆滑,他也曾劝告说话要看地点,有的人可以推心置腹,有的人却不可以,后来苏轼也觉得自己性格放纵,因言获罪,应该学学弟弟,因此称弟弟为夫子。”
“苏轼就是个嘴炮王者,因为嘴炮得罪了好多人,一生都在被贬,被贬的路上没路费,找弟弟想辙,为民办事,找弟弟想辙,托付家眷,还是找弟弟,而苏辙也是最靠谱的弟弟,虽然上自己也很穷困,可一直在想尽办法帮哥哥。”
“一直到苏轼被贬儋州,这一去,就是兄弟俩的永别,兄弟两人至死未见。”
“前边我们讲的水调歌头,也是苏轼想念弟弟苏辙所作。”
无忧讲到这里,隐隐有几分悲伤。
说实话,像苏家兄弟这样真挚的感情,无忧也是很感动的。
正在客栈里看天幕的苏家父子。
苏洵这个老父亲已经涕泪长流,看着两个儿子又是欣慰又是心痛。
苏轼握着苏辙的手:“子由……”
苏辙虽然在哭,可还是嘴硬的说:“哥,你以后少闯祸,也少让我操点心。”
苏轼:……
有些感动的话还是不要说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