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县和华亭县挨着,就在华亭县南边,两者没有多少距离。
不到中午,陈松就到了金山县城。
两辆马车依次走进县城城门,陈松掀开马车车窗,朝着外面看去。
金山县的人口数量比华亭县还要少,县城中的百姓数量只有四千人左右,街道不宽,房屋也很少。
陈松让马车停了下来,从马车上跳下。
赵峰赶着马车去找停车的地方,郑大胜跟在陈松的身后,陪同着陈松在金山县转悠。
金山县的主要街道就那么几条,没花多长时间就转了一个遍。
陈松左手拿着一个小本子,右手拿着一根铅笔,记录着金山县的所见所闻。
将县城转完之后,陈松来到了城外,来到了海边。
陈松拿着铅笔,站在岸边,依照海岸的大体样子,在小本子上画着粗略的地形图。
画完之后,陈松收起本子,指着眼前的海面,对站在自己旁边的郑大胜说道:“明天找一些人过来,测量一下这边海岸的详细数据,这些数据我有大用。”
“好!”郑大胜点点头。
陈松带着郑大胜围绕着海岸,一直往前。
陈松在找一个适合修建码头的地方,市舶司最重要的就是码头。
按照陈松的想法,码头一定要大,要尽可能多的容纳船只。
同时,还要在距离码头不远处修建一个小型造船厂,用来修缮破损的船只。
走着走着,陈松来到一个小渔村。
这个小渔村位于海岸线北边,只有二十来户人家。
村子里的渔民们都出海去了,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小孩。
洪武初年,虽然朱元璋已经下达过禁海令,可是普通老百姓依旧可以出海打渔。
这个渔村地理位置非常不错,靠近大海,地势平坦开阔,非常适合修建码头。
陈松打开小本,将这个地方的地形画在小本上。
以后,这里的百姓都是要搬迁的,当然了,给他们的安置费不会少。
“这里不错,地势开阔,靠近大海,距离金山县县城也不远,适合修建码头。
以后,市舶司衙门就放在金山县县城吧,这里就是码头。”陈松收起手中的本子,站在村子边缘,看着眼前的大海,开口说道。
郑大胜不懂这个,只是一昧的称是。
“回去之后,将金山县以及周围地方的资料拿给我,我要仔细看看。”
“好!”
在接下来的时间当中,陈松以这个渔村为中心,勘察了周围。
等做完这些事情时,太阳已经落下了西山。
陈松带着郑大胜回到了金山县县城。
回到县城,郑大胜找好了住处。
这里还是比较落后,整个县城中只有一家客栈,而且环境还很差。
陈松不觉得什么,住了下来。
天黑之后,郑大胜将金山县的各种资料拿到了陈松的房间中。
这些资料主要是金山县的人口、耕种土地等等资料。
陈松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