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上)
第(1/3)页
去海哥家吃年夜饭,总得带点儿礼物。否则,就显得太寒酸了。早饭后,战智湛骑着“凤凰28”自行车,准备去一百溜达溜达,看看给海哥的女儿菲菲买个什么像样点儿的礼物。
大年三十的埠头,虽然已过“立春”,但仍然是冰天雪地,寒风刺骨。一路上,战智湛听着远远近近传来的鞭炮声,不由得胆战心惊,生怕不知道从哪个旮旯胡同飞出来一个不长眼的“二踢脚”,打在自己的脸上“啪”的一声响,自己岂不倒霉透顶?不过,这种过年才有的景象,就像埠头晶莹的冰灯一样,仿佛大街小巷都藏着国人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淳厚的让人难以割舍的味道。
战智湛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在家乡过年时,家家放鞭炮,户户贴对联的的热闹场景,一切记忆犹新。似乎闭上眼,就能听到“嘁卟咙咚呛”的锣鼓声,看到花花绿绿的社火队。满村子老老少少前后簇拥着,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上,露出的是发自内心的欢乐。
从尚志大街拐进了石头道街,再往前过了兆麟街就到一百了。忽然,街边一所人满为患的理发馆触动了战智湛的心弦。他这才想起来,尽管自己没什么舅舅,可入乡随俗,年前还没有剃头呢。在战智湛的家乡,有这么一个古老的传说,有钱没钱剃剃头过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意思就是说,要是年前不剃头的话,只能出了正月,等到二月才能剃头,要不然你正月里剃头的话,会死舅舅的。再说过年了,人们大都要去做个新发型。埠头的女人们很新潮,喜欢把头发烫卷起来,男的则剪个干净利落的平头是最好的。新年新气象,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战智湛并非迷信“正月剃头死舅舅”的风俗,他曾读过民国时的《掖县志》,知道这句俗语是怎么来的。战智湛并非迷信,只是顺应而已。
《掖县志》卷二《风俗》里有这么一段记载: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念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
也就是说,“正月剃头死舅舅”这个传说的起源再清楚明白不过了。满清入关,强行要求汉民剃发留辫。汉民心怀故国,于是在正月相约都不剃头,以示不忘旧君,称之为“思旧”。因为谐音变化,“思旧”成了“死舅”,“死舅”又倒回去,反而成了大家不剃头的一个理由。
战智湛虽然只来了海哥家一次,却和滨江煤炭公司保卫股股长侯大爷混熟了。进了海哥家的大门,战智湛亲亲热热的先和侯大爷唠了一阵闲嗑,直到海哥远远的迎了出来。
战智湛和海哥、“四锛喽”边走边唠,刚走进客厅,只见慧敏嫂子手中拿着一个很精致的紫檀木小盒,从卧室中走了出来。慧敏嫂子笑着对战智湛说道:“八弟第一次上我们家来那前儿,嫂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