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统领再一次放过泽州,带兵回转阳城境,正遇到李过在附近追杀流寇。
王自用、张献忠等人前来说和,李自成重申了革民军政策,提出首恶必须正法,胁从可不论。
最后砍了六个小头领。
有些反王看不惯革民军行为,率队离开上党。
王自用等人也借口这边官军太多,纷纷四散而去,上党一时间居然安稳下来了。
这不行呀,那割命军岂不是太显眼了?李自成抓瞎了。
他先把李过、袁宗第等人打发回驻地,又叮嘱张道濬善后。给遭灾人家放粮放银,再为攻打泽州做些前期准备。然后大统领准备带领“御林军”逃窜。
原本打算去河南吃烩面,结果老天下大雨,太行陉山路肯定不好走,李自成北上转道沁水出山。
第一站当然还是翼城,又被大顺军包围了。
知县李士淳怒了,“这回你还有什么借口敲诈?你要不要脸?”
李自成直接回信:“我为什么要敲诈?我是贼你是官,打你不是天经地义?”
李士淳:“……”
幸好宣大总督张宗衡带兵来了,同行的还有尤世禄等人,各部官军加起来有近万人。
李自成一琢磨,不敢说一定能杀败官军,但是凭自己现在的实力,跟他们战个五五开没问题。只是没必要。先不能给其他反王做挡箭牌,人家又未必承情,于是他开始往南跑。
官军居然不来追。
那不行,你们要赶紧去剿其他流贼啊。我带路!
李自成返回去再勾引一下,边扰边跑,然后窜进吕梁山。
半路上的黑龙关有把总一员带着一百五十个兵,他们哪能防住大顺军,乖乖抱头蹲下等赏钱就完事了。
过关几十里就是蒲县。
王自用、张献忠、马光玉等陕西“流贼”,还有本地“土寇”张喜春、丰二、丰三等正在围困县城。
蒲县去年被攻破一次,那是趁县官不在,城里没有主心骨才得手。这次就不好打了。
李自成围观了两天,跟众反王说,“哥哥们,官军快来了,咱明天到大宁县城里吃饭。”
当晚,接到通知的刘宗敏遣高一功率部偷袭,顺利拿下大宁。
李自成在大宁修整一天,傍晚时,王自用等人赶来了。
“兄弟,佩服!”
大统领收了一箩筐恭维。
大宁这地方穷,几万人吃喝供应不上;而且明军追来了,虎大威部已到蒲县。
虎大威是蒙古人,崇祯元年与猛如虎从塞外归附。他俩的本名自然不是这个,延绥巡抚给二人改名时称曰“猛虎二将”。
老虎因跟随尤世禄剿灭河套蒙酋干儿骂有功而提拔为游击;在“己巳之变”中也有功,又参加过收复王嘉胤占据的河曲之战,现为尤世禄麾下参将。
他将来会升任总兵,在十四年开封之战中被李自成打死。
虎大威进了吕梁山,先遇到了“土寇”张喜春等人,当前正在跟他们在蒲县谈招安的事。
众反王一商量,这地方粮草也不多,咱还是趁机跑吧,到别处找饭吃。
李自成说,哥哥们且观敌料阵,看大顺军如何拿下隔壁的隰州。
王自用等人却说,你已经打了大宁,于情于理这回要让我们上。
李自成还要坚持,张献忠已经干脆利落的率兵先走。
你妹的,要不要这么客气?我是知道隰州好打才主动求战啊,你们一个个的别太讲义气行不行?
大统领原本想刷点战绩、威望,说不准可以提前取代王自用的盟主位。泡汤了。
张献忠自大宁袭隰州,守备高逸开北门遁去。知州杨玮拒守,射伤贼甚多.中流矢坠东城下……
众反王搬家到隰州。
这地方同样穷,粮食也不多。几天就被“流贼”们吃的差不多了。
李自成提议,你们再穿回上党,我断后。那边是大顺军地盘,可保无忧。然后你们再借道下河南、上河北去吃饭。
吕梁山区本就穷,养活刘宗敏就够了,你们赶紧一边玩儿去。
众反王商议两天,出山。
七八万“蝗虫”横穿汾西,准备再次进入上党。
此时北面的宁武兵也快赶到了。李自成让刘宗敏前去阻挡,歼灭或赶跑都行;南面的虎大威不用管他。完事后刘爷继续潜伏就行。
大统领趁闲跑去游览了姑射山,风景不错。然后革命军和扫地王张一川留在汾西断后。
张一川是个能人,再过三年他会跑去凤阳烧了老朱家皇陵。那事跟李自成完全没关系,原历史线李自成离着凤阳几千里地呢,他飞都飞不过去。跟张献忠的关系也不大。
后来,张一川被官府招安,接着死在张献忠手里。
大明胸怀宽不宽?张一川这种人都能招安。
也可能是因为反王数量太多,名号太杂,朝廷根本分不清楚哪个是哪个。不然就凭刨了朱元璋的祖坟,张一川必须被凌迟处死。
当然,这次他的大结局应该会换一个了。
七月底,虎大威率兵出山追击流贼。他一看革命军严阵以待,掉头就跑。
李自成郁闷,咱现在有这么大威名了?
大顺军再等了一天,结果得知老虎直接跑回隰州去了。
没劲!
李自成跟张一川商量,汾西县这种山区穷的拉稀,咱往南边走一走。老张没意见,反正有大顺军顶在前头扛事,他跟着混吃喝就行。
此时北面的介休县知县正是何腾蛟,将来是南明重臣。李自成暂时也没空跟他多谈谈人生理想,只送了一首诗打个招呼。
大顺军先跑去霍州饱餐两日,然后沿汾河南下过赵城县。前面就是平原地带,人马驻扎于明姜镇休息。
此地再往南十几里就是洪洞县,沈一石老家。
短毛“高僧”暂离大队,轻骑前往,顺路跑贾村广济寺参观了那颗大槐树。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明初洪武年间先后从山西往外移民10次,永乐年间移民8次,累计起来将近百万人之多。
洪洞大槐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移民集散地。
因为移民都是被强迫离家的,官兵就在每个人小脚趾上砍一刀作为记号,防止他们逃跑,于是就有了“跰甲”谣言。
又因为老百姓都是被官府绑着双手行路。在押解过程中,他们需要大小便,就冲着押解的兵卒喊一嗓子:“解开手,我要方便。”
时间一长,人们懒得多费口舌,只喊一声:“解手。”
从此,大小便又多了一个代名词。
当然,这个说法同样没道理。“解手”一词早在元代就已出现,《错斩崔宁》:“……叙了些寒温,魏生起身去解手。”
……
李自成一路念着“阿弥陀佛”,顺利进入县城。
沈一石又去河北买粮了,不在家。
沈老西儿惊掉下巴,“大,大,大掌柜?你怎么来了?”
李自成笑道:“带着大顺军出来遛一遛。”
沈本升急忙道:“可不敢造次啊,官军都在呐!”
南面四十里就是平阳府城(临汾),张宗衡的大队人马正在那边筹集粮饷。
李自成又不疯癫,当然不会打洪洞。并不是怕官军,主要这边也没啥好打的。城里上下几乎全被沈家暗中说动了,大顺军随时都能占领县城。1“(大顺)伪官多山西洪洞人,皆生员之无籍者。”
倒是刚上任的知县老爷挺尽责,杨天精勒令邑绅杨义捐资三百两于六门左右增建敌台。
弄的杨土豪一肚子火气,天天念叨大顺军怎么还不来?老子给短毛纳税,不说有一系列好处,光是保平安就足够了。捐给知县有啥用?城墙修的再好能挡住大顺军?白瞎了。
李自成此次跑一趟只是跟沈家叙叙旧,交待些事情,没空跟其他土豪见面。
当前的洪洞也没啥名人,只有个刘令誉在外做官。他将来最高做到兵部侍郎,然后明亡了,然后先投顺后投清。
原历史线等到这个月月底,刘令誉会跟皇帝上言:“有自贼中逃回者言,旧在晋中贼首掌子等十六家,最枭獍者为闯将、紫金梁,戴金穿红,群贼效之。遂皆以红衣为号。”
可见在原历史线,闯将李自成在今年也出头了,更何论现在的大顺军。崇祯皇帝或许已经恨的咬牙切齿了。
至于“皆以红衣为号”,李自成的队伍虽然没叫“公农轰军”,那也不妨穿个红衣靠拢一下。
其他家穿红衣的原因,大概源于明朝尚红,比如士卒军服为红衣,皇帝龙袍也是红色。同时农民军里又有很多是边军出身,穿红也是习惯吧。
所以官府对流寇的记录多见“红甲贼”、“着红袍”、“红衣骑马”等描述。
古代军服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其亮丽显眼的色调。早在秦汉两代,军队制服普遍采用红、黄、粉等比较鲜艳的色调。越是所谓的“天子近卫”“羽林精锐”,他们的穿着打扮往往就越引人注目,还会在军服上佩戴各类装饰用标志。
欧洲也一样。即便到拿破仑,他麾下的大军也以色彩绚丽的军服而闻名;再比如波兰翼骑兵甚至会在背后加两个小翅膀,以及戴高帽,头上插羽毛等,太拉风了。
以后世眼光看,这样的军服太过显眼,容易被敌军发现,隐蔽性或者说生存性实属不佳。
但是,古代战争和后世战争有很大不同,即使是弓、弩等当时的远射武器,它们的精度、射程、威力远不如后世枪械。因此军队制服的颜色,或者说隐蔽性能并不是什么重要问题。
早期的火绳枪、遂发枪性能也有限,没法做到八百里开外一枪干掉敌方指挥官。
相反,鲜艳色调的军装更容易提振士气,华丽军服显得威武雄壮,同时可以威慑敌方。隐蔽、实用等后世军队关注的军服属性反而居于次要地位。
大顺军将来爆出线膛枪后,李自成倒是可以给散兵们装备些迷彩服,让他们专打黑枪。
……
沈本升对大统领说现在形势太危险,他在城西南三十里处建了寨子,邀请大顺军前去盘踞。正好红薯、土豆、玉米这些新作物都种下了,让大统领指点一下农事。
老沈胆小,李自成也就不吓唬他了,聊了些事情后出城。
洪洞县城遍插斧镰旗,“流贼”从门口路过,果然秋毫无犯。沈家的威望更高了。
上寨村在太岳山中,被沈家拿钱抱养了,沈二石是村长。
寨子建设的不赖,石墙环绕,火炮不少。村子隔壁就有河流,不缺水。
村里有近三千亩地,其中两千亩种的是玉米、红薯、土豆,长势良好。这里不光是首批试验田,将来还是育种基地。
以后可以研究下大、小麦((蚕豆、豌豆)-玉米(大豆、红薯)一年二熟,或春玉米-小麦-小米二年三熟。还有麦、玉米、红薯套作三熟制。
再加棉花、甜菜、花生等,三年五熟也可以弄出来。
当然,因为水土、气候、肥料等问题,虽然有李自成指点,那也需要花个五六年时间慢慢试验才能掌握新技术。
比如李自成刚离开的吕梁山区,包括很多山区,能长草,但是种不出粮食,主要原因就是积温不够。
直到更抗寒的玉米土豆传入,才部分的解决了些问题。想要彻底解决,那要等发明地膜——中国用地膜技术将粮食作物的生长海拔往上提了一千米。
地膜看上去薄薄一层,但作用相当大。不仅能够提高地温、保水、保土、保肥提高肥效,而且还有灭草、防病虫、防旱抗涝、抑盐保苗、改进近地面光热条件等多项重要功能。
它对于三北地区,低温、少雨、干旱贫脊、无霜期短等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可以使作物普遍增产30-50。
地膜当然也有坏处,作物收获后它残留在土壤中,难以降解,对土壤造成了污染和损害。
地膜即是石油化工产品聚乙烯产品,现在的李自成想都不用想。
陕北有易开采的石油,将来能做个内燃机玩就不错了。
转眼又到了八月十五,上寨村里过大年。
吃着五仁月饼的李自成收到两封信。
……
第15章保我主登基称皇
第一封信是张道濬来的。说紫金梁王自用找上门,求招安。他问大统领如何处置,要不要砍了王自用,顺便吞了他的部属。
李自成回信说不要妄动,把事情报给巡抚宋统殷就行。他知道招安肯定弄不成,吞并王自用还要再等等。
第二封信就是王自用来的。他召唤所有在上党附近的农民军,前去阳城会合,共商大事。
商个鸡毛,他不过是想招安。招徕的反王越多,他的底气越足,谈判本钱越厚。
然并卵!
王自用手下有个宜川县廪生,叫韩廷宪,这家伙和官府有勾搭,一直是他在背后撺掇招安事宜。
“要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无数前人已经证明了这条路可行。
但是这次不行。
汇聚到上党的“流寇”将有三十多家,总人数十五六万,官府疯了么敢一次性招安这么多人。
何况招安之后如何安插?上哪找粮食吃?要不要给饷银?
本身自家官军都穷的要喝西北风了。怎么可能养活那么多“流贼”。宋统殷虽然贵为巡抚那也不敢擅自做主。
再者,很多农民军原本就出身于官军,因为没饭吃才当“流贼”,现在受招安再跑回去谁能保证有饭吃?
而且在陕西被招安的那些头目都是啥下场?
最后,众反王们并没有陷入绝境,东西南北想去哪去哪,也用不着假投降。
所以,当王自用在大会上提出招安,张献忠、刘国能等几人当场反对,直接拉队伍走了。
接着,官军又偷袭了农民军。王自用大怒,内部谈不拢就够糟心了,你们还撕毁合约,老子不招安了。
事情就黄了。
李自成一时半会儿赶不回去,先写信通知李过,让他代表大顺军参加反王大会。去了多看多听,少发言少表态,私下里要跟反王们多拉交情。
当晚,大统领把事情添油加醋通报给扫地王张一川。
老张倒吸一口凉气,“又要奉他为盟主?若是以前也就罢了,可眼下,论战力革命军第一;论威望大统领也不弱于紫金梁。他好大的脸!”
张一川带着部下五六千人自从跟革命军合兵,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尤其到了上寨村,一天三顿饭全是白面馒头,敞开了吃,小日子过得简直比地主老财还好。他们只是帮着种地,回归老本行,又不用出去打生打死。很多小兵们都想着在上寨村安家落户不走了。
所以,张一川当然向着李自成。他又说现在农民军人多势众,根本没必要接受招安。
李自成说道:“就是嘛!咱们做良民,朝廷拿咱们当猪狗;咱们杀官造反,朝廷倒要请咱们去做官。贱骨头!招安个鸟!”
聊了几句后他试探着招降张一川。
结果人家不愿意,合兵没问题,完全投靠当属下不行,他还是想单干。
吗的,又是一个愣头青!
李自成暗暗生闷气,转回头就拉下脸了,那就不能继续养着你浪费白面了。老子弄点粮食也不容易。
革命军往常自己改善生活吃个面,吃的是黑面。
小麦带皮直接磨碎,出来就是黑面,出粮率百分百,也可以叫他全麦粉。还有90粉,脱去一成的皮,这才算是白面;80粉是精白面;富强粉就是70粉,小麦种子最核心的部分磨出的面粉。
这年头,能吃黑面都是小康人家,白面只有缙绅大户才吃的起。
像硬糜子这类,不去皮实在难以下咽,一般才会去麸皮。
另外,水稻出粮率赶不上小麦,当前大概在65左右。当然,它同样分糙米和精米。
反正,李自成不能留着张一川继续浪费粮食了。
第二天做准备,第三天大军就开拔启程,进上党。
向东走六十里山路到府城镇(安泽县)。
此地再沿沁河往南走百十里峡谷路就是沁水县。
修整一日,第二天大队人马刚出发不久,老天爷开始下雨了。
李自成掐指一算,这次好像要断断续续下十几天。这可不能继续行军了。
如果沁河发洪水,在山间沿河走的上万大兵要遭殃。保险起见,李自成只能再掉头返回府城镇驻扎。
……
雨已大至,一闪亮过,接着是一个响雷。
榼山书院里面挺热闹。落地玻璃窗隔绝了雨水,不耽误赏风景。惬意!
又到了“神棍”孙鼎相装逼的时刻。
在坐的尚宁一质疑道:“算家往往说大话,偷天换日,只怕未必。”
孙鼎相捋着胡子笑,“不信?你且看我本事。”
少顷,远处天空登时打了一闪。
孙老汉急忙左手掐个指决,念叨两句,猛然右手举剑刺天,“雷来!”
“轰隆隆……”
天边果然传来连绵雷声。
“……”
尚宁一和围观众目瞪狗呆!
孙鼎相又掐指决算了算,老神在在道:“刚才这雷霄应离此地十里零一百二十八丈。”
“雷都算出几丈几里,这话未免欺人了。”尚宁一咽了口唾沫,半信半疑。
孙鼎相哈哈大笑,“想不想学?”
短毛的学问真厉害!
……
李自成在府城镇一耽误就到了九月份。中间发生了很多事情。
延绥巡抚张福臻因无钱犒赏士卒,部下哗乱,被朝廷罢去,以陕西右布政使陈奇瑜与代。
陈奇瑜因为剿杀农民军得力,将于两年后出任五省总督,然后只几个月就因“车厢峡”事谪戍边。(车厢峡跟李自成没关系)
到李自成从北京退出,半路抓获了陈奇瑜,结果那老汉在唐通暗助下逃跑了。
之后唐通叛顺投清,陈奇瑜出钱出粮出人出主意帮助唐通攻打陕北。再然后陈老爷功成身退,回家养老。
顺治五年,陈奇瑜因“违制蓄发”被砍。
何苦呢?
……
太原东面一百里的寿阳县被八爪龙攻破,他还打退了宁武兵。
宁武总兵马士麟刚上台又下台,张应昌代之。
“言者谓宁武卒善逃,宜令应昌率所部三千人以从,报可。”
张应昌马上要带领善战旧部进入山西。他原来定边副总兵的位置会被弟弟张全昌顶上。
山西巡抚宋统殷剿贼不力被听勘,老宋窝在潞州也就懒得动了。
山西镇总兵尤世禄又“生病”了,不出工不出力。
宣大总督张宗衡还在筹集粮饷,也没动弹。
整个上党只有兵备道王肇生一人挑大梁,左支右拙,苦啊!
王自用求招安的事自然也黄掉了。
吕梁山那边,高一功和王之臣合力攻破了临县。双方是表面友军。因为刘宗敏来信说那个王短毛不投降,要不要干掉他。李自成回说暂时不要动,年底曹文诏贺人龙李卑等会从那边过河,马上要经受考验了,大顺军当前要养精蓄锐,保存实力。
顺便说一下山东事。
辽东巡抚刘宇烈改任山东巡抚,他以为叛军可抚,乃请于朝。而孔有德则乘其不备,猝然攻城。于是老刘“以丧师辱国,玩寇失事遣戍。”
另外,他弟刘宇亮是吏部侍郎,过几年会做到尚书、内阁首辅。刘宇亮还是主的羔羊,把填主叫引入四川老家。到崇祯十二年清兵再次入关劫掠,他因罪被罢免。
……
九月六日,李自成和张一川两支队伍抵达端氏镇。
沁水周边没被祸害,但是阳城那边就惨了。县城虽然没被攻破,但十几万农民军轮流去吃饭,城外已残。
不管是地主老财还是贫苦百姓,统统遭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3页)